成体系的炮兵指挥、参谋、士官。 先说火铳,作为永乐帝钦点的纯火器化试验部队,兵仗局的大部分资源和产能,都在供给研发原始火绳枪,也就是“永乐元年火铳”了不用奇怪这个命名规则,洪武二十八年大将军炮等命名早就在明军内部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了。 只不过火绳枪这东西看着简单,想要做到定产的标准,还需要各种设计、测试、修改,以及考虑铸造工艺水平,所以一时半会儿还造不出来,税卒卫的士卒们,只能拿着以前的火铳,以及带铳刀的木枪先练练了。 火炮方面,则是陷入了“士卒缺乏知识无法学习基础炮兵操作”“军校生有知识但不愿意干炮兵”的怪圈,姜星火分身乏术,又没办法花一段时间培训第一批炮兵。 靖难勋贵们出身中下级军官,他们的子弟文盲率比较高,但洪武开国勋贵的子弟们普遍还是念过不少书的,所以眼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留几本最近编撰好的书,看看能不能靠这些军校生自己领悟一下。 近处望去,军校之中灯火通明,外围的税卒卫军营里的无数帐篷如同一片巨大的森林般,守护着中间的这些建筑。 这里,乃是大明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武学、军校! 校门前,竖立着两尊足有数尺高的汉白玉石狮子雕像。 便是二狮衔珠,四目圆睁,栩栩如生。 而那两个石狮子雕像前,站着一队警戒的军校生,身披铠甲,手持利刃,刀锋寒冽。 他们,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是大明下一代的军官。 “国师大人!” 看见姜星火走近,军校生们纷纷行礼,声音洪亮整齐。 而这一幕落在王斌眼中,心中不由地有些讶然。 显然,祈雨过后,在勋贵子弟们的心目中,国师的威严已经初步树立了。 这些军校生虽然装扮算是行伍中人,但他们跟税卒卫的老兵相比,恐怕仍旧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跟国子监一样,大明皇家军官学校,虽然名义上的监正/校长不是皇帝本人,可他们都算作某种意义上的天子门生.朱棣之前不是没动过自己当校长的念头,但文官们在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凭啥皇帝这么偏爱军校,也没见哪个皇帝亲自担任国子监监正啊? 所以,现在军校的校长,是老资历的将军,淇国公丘福。 丘福的执教理念跟姜星火又不太一样。 好吧,这里又涉及到军校的教育理念问题,或者说,宋元武学以降,军官培养理念就是一坨屎。 按丘福的想法,军校生自然该是能抡大刀、举石锁的,至于什么韬略兵法,学学《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就行了。 而姜星火的教育理念则完全相反。 既然是培养军官,那么身体素质当然需要有所要求,但绝不是最重要的条件。 什么是最重要的条件?学习韬略兵法吗? 也不是。 那东西是给高级将帅学的,而军校生培养出来,是基层军官,未来大部分会长时间停留在中层军官这个阶段,是大明军队的骨干,但这些骨干,恰恰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钻研这些高级将帅研究的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指导他们策划、指挥具体战役和战斗的教材。 其他的步兵、骑兵的教材,姜星火没有这个能力编写,但是火铳兵和未来的火铳胸甲骑兵,以及炮兵,姜星火是有能力编出实战化教材的.先解决有无的问题,稍后可以一版一版地改进。 但现在军校里的问题则是,经过靖难之役的实战检验,“骑兵为王”的军事理念深入人心,骑兵瞧不起步兵,步兵瞧不起火铳兵,火铳兵瞧不起炮兵。 从抽调来的教师到
第三百一十六章 四书(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