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完了饭,徐恪瑾也拿来一本古籍翻看。
姜蔓儿沐浴出来,所见便是身着里衣的俊俏郎君板正的坐在桌前看书。
王妃精心教养出来的世家公子到底是不一样的。
这些天的相处,她与世子熟识不少,脚步清浅的靠近。
映入眼帘就是一句“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她默默在心中念了几遍。
“天色不晚了,世子还不休息吗?”
徐恪瑾将古籍合上,规规矩矩的放好,姜蔓儿见他将古籍一本一本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突然想到,曾经,她还在王妃身边伺候时,王妃和络嬷嬷闲话时,曾提到过徐恪瑾这个毛病。
她想的入神,被徐恪瑾打横抱起,脸也是腾的一热。
其实,她早就猜到了。
方才洗浴时有些磨蹭,也是想到了这一层。
她并不排斥这件事,细究起来,还是挺舒服的。
何况徐恪瑾生得一副好相貌,令人见之便心旷神怡。
落在脖颈上的亲吻让人酥酥麻麻,姜蔓儿眼中已经浮上了一层水光。
她白润的指尖碰上上方之人裸露在外的肌肤,引来对方加重的喘息。
简朴的青色床帐围出一方四四方方的小天地,姜蔓儿仰面的视角集中于床顶所挂的流苏香囊。
随着床板的嘎吱声,香囊和上头的流苏一晃一晃。
那是她们第一天住下时,姜蔓儿随手挂上去的,如今吸引她所有的视线。
视线随着流苏晃动,姜蔓儿的心神却全然不在此。
她的注意力早已和世子一起卷入欲的洪流。
.
世子虽然寡言,但他身边那个王四倒是十分话多,整日笑呵呵的,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
世子说,他还有一个哥哥叫王五,留在京城,两兄弟性子截然相反。
姓陈那个护卫性子倒是和世子很像,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姜蔓儿发现,这位倒是和世子走的最近。
可能就是因为和世子相处最多,性子也和世子相近。
出来这些日子,她也算了长了不少见识,各地风土人情虽有不同,也能找到许多和京都相似之处来。
时间久了,他们说话并不会避着姜蔓儿。
一来二去,她也听闻了一点儿当初晋王和当今陛下的事儿。
加上从前得知的皇室密辛,姜蔓儿也将当初之事推测的差不多。
晋王与今上一母同胞,分别是先帝爷的第三子和第四子。
两人不论是品性还是才能都远在其他皇子之上。
可这事,坏也就坏在了这,两人还皆是皇后所出的嫡子。
若论长幼,倒也好办,可先皇与先皇后却都更偏疼小儿子一些。
这小儿子也就是晋王殿下。
当初外敌来犯,晋王领兵出征,战事正是要紧关头,却传来先皇病重,恐怕无力回天的消息。
最终,当今陛下登基后,晋王才得胜归朝。
朝中一些大臣虽表面恭顺,却处处给今上找不痛快,私下里更怀疑当今陛下伪造先皇圣旨,得位不正。
先皇后也似乎对陛下有气,竟当着朝中重臣的面,玩笑似的要求陛下立晋王为皇太弟。
后来便又是蛮夷来犯,晋王失踪之事了。
姜蔓儿是不大相信晋王失踪的,按众人口中的形象,晋王深明大义,有勇有谋,怎会抛下妻儿不顾呢。
不过,人心向来多变,一切都未可知。
.
姜蔓儿最近发现,除了这户房子的主人,那对搬去镇里住的老夫妇,这村子里的人似乎很多并不知道她与徐恪瑾的关系。
隔壁父母早亡,是一个兄长带着弟弟妹妹生活,那家的兄长看起来也就二十几岁,是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