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她根本说不清。如果太后和乾隆坐镇,那么她的责任便小了很多。皇后产子,所有的妃嫔,除了在坐双月子的嘉贵妃,全都赶了过来,乌泱泱站了一大片。

皇太后到的时候,翊坤宫院子内外堆满了人,闹成一团没人管,纯贵妃在照看皇后,嘉贵妃不在,协理六宫的愉妃和令妃两个无用的,居然管不好这些妃嫔。其实愉妃确实不会管家理事,她出生低,她的阿玛额娘都想不到小选进来她有封妃的一日。

令妃则不同,她的阿玛原是内务府总管,官阶虽小但是很是懂得如何管理,又是早就打算让她奔大前程的,自然教导得力。但是再给令妃一个胆子,现阶段,无子并且还有几位高位妃嫔在的情况下,她绝不敢在皇后宫里训诫妃嫔,待皇后出了双月子,宫权也就收回去了。

皇太后只留下妃位的几个,让所有的嫔及嫔以下,去大佛堂为皇后祈福。低阶宫嫔正在告退,皇帝和颖嫔匆匆来迟,颖嫔告了罪便也去了祠堂。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好感和耐心总共就那么微薄的一点点,一刻钟便已耗尽。他看到宁楚格的脸几乎是惨白,搂着暖手炉也只是好一点点,4月底的深夜是有些冷的,但这个时间点,除了慈宁宫,几乎不会有宫殿再烧炭。

乾隆让愉妃去把容嬷嬷和太医叫出来,说说什么情况,他明日还要上朝,如果皇后要生一晚上,难道他便要在这儿傻等着,皇额娘已经年逾60,何等不孝能够让皇额娘守着她。

太医回禀,皇后是高龄产子,又是初产,加上缺乏运动产力弱,一时半会儿是生不下来的。乾隆便让容嬷嬷,待皇后生下皇子公主再来禀报,并且亲自送皇太后和宁楚格回宫,皇太后很是在意嫡出,但是皇帝坚持要她回去休息,太医又说还早,她便准备白日里再过来。

乾隆料到了这一点,便让陈尽忠将左院判请到慈宁宫,陈尽忠何等聪明,左院判经过了这些年,早就看明白了皇帝和小格格的相处模式,变得很是乖觉,既然皇上认为格格吹冷风已经病了,那格格便应当静养,再开些补身体的药膳也就是了。

第二天白天,宁楚格被迫卧床,能够不去翊坤宫倒是好的,纯贵妃新送来的宫装样式以及各色布料她还没选,这些日子她开始学习刺绣,其实早就该学,但是陈嬷嬷绝对是受了乾隆的指使和蛊惑,对着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做什么都有危险。她能学习刺绣,还是她故意在皇太后面前求了很会刺绣的宫女来教她的缘故。

这一日她不好让宫女来交,便自己练习着最简单的绣法,她现在无论是满文,汉文繁体还是蒙古文都能认很多字了,所以能看很多书籍,她要看什么书乾隆是不太管的,无论是宫中的藏书还是乾隆自己的藏书,她都可以随便选择。

皇太后一整日都没有回来,到了傍晚乾隆忙完政事过来陪宁楚格用膳,他先去接皇太后,但是他额娘铁了心的要守着难产的皇后,他拿皇额娘没有办法。乾隆不准备等皇后生产,他能为皇后做的,是已经从私库和内库取了最好的药材,尤其是私库送去的人参极为难得,其他的,就看皇后的造化。

陪宁楚格用完晚膳,又陪小丫头练了字,读了山海经,皇太后还不回来,乾隆有点心疼额娘等了一整天,准备牺牲自己去守着皇后,换皇额娘回来,皇太后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宫。

十二阿哥出生在四月二十五日的寅时,十二阿哥出生后不久,太阳就开始缓慢的升起,乾隆也觉得皇后此胎不易,又见到初升的太阳添了一分喜悦,正准备厚赏,乌拉那拉氏的额娘,承恩公夫人便开始诉说皇后的不易,说皇后是用命在为皇帝添嫡子。乾隆只觉得承恩公夫人聒噪和粗鄙,难怪皇后的性情不讨人喜欢。便只按份例赏赐,并赐承恩公夫人陪皇后至双月子结束。

皇太后倒是给了厚赏,她的心愿实现,得到嫡孙让她很是高兴,但是妃嫔们劳累了一天两夜,对十二阿哥的诞生很难有什么真心的恭贺,当年孝贤皇后产子,也没有这样难为妃嫔的,只是皇太后开心,她们也只能陪着开心罢了。

对于宁楚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