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人孩子加个菜。
柳云娘脚步轻快的跟着去了米铺,闻着饭菜的香味,一下又想到刚才吃的鸡肉,陶醉的傻乎乎盯着木桶,不知道剩下的是不是也跟刚才的鸡肉一样好吃。
“要点什么”
“买些糟米”
“喏,都在那,不过红色那批是陈货,两分钱一斤,没剩多少了,还有750斤”张三看了眼一群瘦的跟木柴的孩子,多嘴提了一句陈货,看这架势应该是南面的渔村,听说几年前海啸死了不少人,家里都是几岁的孩子当家,他们只是店小二家里不富裕,帮不了什么,只能给些便利,反正那些卖给谁都是卖。
但是买米时候,能买到这个价格的陈货,对于渔村可是天大的喜事,简直就是救了他们到命。
海叔眼眶一下就红了,对着张三不知道如何是好“真是太谢谢您了,这750斤我们全要”
说完激动的看像傻了一样的孩子们“还不快给你们叔磕几个头,好好谢谢”
砰…砰…砰…
七八个半大小子、姑娘头磕的格外的响,六岁的树哥儿眼泪直接留下来了,750斤,他家肯定能分上十斤,这些让爷爷跟海生吃上二个月的干饭都行了。
张三看着这一幕,壮硕的身子也不由的抹了一把泪,沙哑着嗓子“都起吧,我们这做生意的,卖谁不是卖”
海叔睁着发红的眼仰着头,没办法啊,他不是不知道谢人最好给人些好处,出上几文钱,可是他们渔村现在的几文钱全都是命,他给不起,也不能给,只能默默记下这份情,让孩子们磕几个头,表示一下感谢,别的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可能是刚才那一遭让张三着实有些触动,接下来的搬运更是找了几个同伴一起帮忙,让孩子们在一边歇歇。
海叔更是趁机问了姓名,得知叫张三,临走时候让孩子们跟他们张叔打声招呼,约定下次买米还来张三处,才带着米走了。
他们去县城的时候是早上,中午吃的是从家里带的干粮,走了一上午才到县城,现在买了米,又在钱掌柜那吃了一些带不走的剩饭,倒是没有多饿。
几个孩子也没了刚来县城的拘谨,探着头讨论着各种东西,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县城的东西大多是听家里的大人描述的,现在自己过来多少有些新奇。
柳云娘也跟着瞧,原来那个红色的叫拨浪鼓,白色的是豆腐,咦,那边卖的是奶编的竹篓。
柳奶奶编织的竹篓跟外面的手法很不一样,一眼就能认出来。
天很快就黑了,几百斤的米把地面的压的深深的,盛放剩菜的的木头只能占据极小的一角,剩余的桶底都悬浮在半空,需要孩子们轮流在后面拖摁着。
柳云娘觉得回去的路比来时候要短很多,明明还没觉得累,他们就已经看到渔村。
在村里留守的妇人老人一直在村口等着,不时朝外面看看,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柳奶奶瘸着一条腿来回的走,柳渔娘撇嘴看着周围最年轻的妇人也是半百的头发,满脸愁苦,再老一些被称为爷爷奶奶的老人,更是只有一把骨头,柳渔娘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树枝变成的人。
她仗着眼神好,往村外走了几米远,很快就看到有几个黑影,她揉了揉眼睛,隐约看到几个人龇着大白牙对着她笑。
“来了,他们回来了”
随着柳渔娘的一句回来了,本来还悄声等待的众人一下涌出了村口,果然远远就听见几个孩子的叫喊声。
“三爷爷,我们换了好些米”
“还有菜”
“虎子,还有肉呢”
柳渔娘站在其中不觉被感染了,兴奋的跟柳青云一块跑了过去,等走进看清楚众人的样子,柳渔娘本来上扬的嘴角,一下耷拉下来,更是移开目光。
三四个男子浑身被水浸透,头发紧紧的趴在脸上,身上被麻绳拉出血红的印子。七八个半大小子、闺女瘦的只剩一根竹竿,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