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铜镜,但仅凭根蜡烛,难辨清五官。
她忆及逃难时在暄芳老妪家吃的第一顿饱饭,忽觉通身轻松,遁入幽暗,也不闻泣涕声。
......
可惜,老天不亡她。
芽儿睁眼便见黑黢黢一片天,双肘撑起就能将天顶开条缝儿来。
她原以为外间会是忘川河,有位老婆婆能与她一碗汤水,前尘尽忘。
但揭开粗木制的棺材板儿,便瞧见紧阖的堂屋门,屋内一潭死寂。
寻遍屋中上下,又见暄芳老妪俯身倒栽于偏房的水缸内,已无生气。
-------------------------------------
二粗木棺椁大咧咧朝外敞着。
蹲坐于地的婴鬼身上呈现云石①纹样,二瞳更方,通身近乎透明,鬼气清浅。
婴鬼将村众原予暄芳老妪及芽儿二人的贡碗拖入圈中,将其敲打出‘叮当’之声,以此索要供奉。
村众不见有鬼,只闻怪声。
唯恐芽儿‘仙灵’报复,终成暄芳老妪之惨状,一个个掏空衣兜将钱财米粮堆于烛火圈内。
时值酉鸡打鸣,天将晓。
黄介村众人皆醒,只欲赶在暄芳老妪与芽儿棺材下葬前吃得一桌酒席,个个寻路堆挤至老妪家路边。
与‘芽儿历经劫难终成仙’相关之事一传十、十传百;暄芳老妪惨状亦经由众人之口一传十、十传百。
那日凑近前瞧过阴婚凑过热闹的,听闻后无一不悚惧惊怕。
“仙姑有言,哪有人不犯错?若我众愿真诚忏悔,仙子娘娘即发善心宽恕!”此话经一人传出,众人齐和。
村众跪倒下拜,依次凑至鬼婴火圈前尽陈前事,唯恐遭天罚、受报应。
骆美宁那一席话仅为打听出真相,如今却阴差阳错借黄介村众人之口拼凑出芽儿遭遇。
难怪。
难怪夜里如此。
她甚至怨愤芽儿昨夜回转黄介村寻琰三儿询问婴孩下落。
稀里糊涂做了娘,真就放不下那个近乎‘素未谋面’的孩子么?
还是琰三儿毒种。
为何不跑,遭到这一村愚昧民众,为何不跑?
一众人在鬼婴前哭诉到正午,未有人再去说暄芳老妪棺椁下葬之事,也莫有人提及今日酒席。
依稀是未尽陈实言,或者尚有后怕。
逾月,便是芽儿阴婚嫁予焯哥儿的日子。
要知道,焯哥儿下葬时,还有嘴碎的怨暄芳老妪不将儿媳一并入土,怜焯哥儿在土内孤苦寂寞。
如今,一个个掏取供奉后老实归家闭门,不敢再出。
鬼婴捧起把碎银,沿路行沿路掉,行至骆美宁脚边,扯了她的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