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到一个idea,然后做了仿真,写了论文。但是考虑到投稿问题,有些会议或者期刊“call for paper ”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可能多几个月才是论文的收稿期。 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论文的原创性,可以将论文放到arXiv网站上挂起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竞争,谁的论文在arXiv挂的早,谁就拥有了这个论文的权力。 简单得说,arXiv就是“一个占坑的网站”。 而arXiv原先是由物理学家保罗·金斯巴格在1991年建立的网站,本意在收集物理学的论文预印本,随后括及天文、数学等其它领域。 金斯巴格因为这个网站获得了2002年的麦克阿瑟奖。 arXiv原先挂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早期被称为“LANL预印本数据库”。目前的arXiv落脚于康奈尔大学,并在全球各地设有镜像站点。 现今有不少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习惯将其论文先上传至,再提交予专业的学术期刊。 其中最出名的数学家当属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佩雷尔曼教授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便是先挂在arXiv上。 爱德华教授让陆舟先发到arXiv上,就是怕被其他人给抢先证明出来。 但不是所有论文都能先在arXiv上发布,必须是未经发表的,且论文必须经过一名相关领域的人员认可。 “哦对了,差点忘记你连arXiv账号都没有,这样吧,待会我帮你认证一下。” “爱德华教授,非常感谢您!”陆舟很郑重地感激道。 爱德华教授俏皮一下,开玩笑道:“如果你真的想感谢我,那就请你多解决几个数学难题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霍奇猜想……” “爱德华教授,我会的!”陆舟认真道。 “沃特?”爱德华教授一头黑线,下意识喊了一声。 这小家伙是不是不知道这几个猜想有什么意义吗?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简称哥猜,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民科最喜欢一扎堆的涌入数学界,尤其是哥猜这个数学王冠。 一旦哥猜被证明,这个证明者只要年龄不超过40岁,那么必然可以获得菲尔兹奖,而且还会载入史册! “爱德华教授,你刚刚说什么?” “咳咳,没事没事。” 爱德华教授真的很想告诉陆舟哥猜究竟有多难,但是又怕打击到对方的信心,只好搪塞过去。 跟爱德华教授通话完后,陆舟又给校长拨了个电话过去,把事情简述完后,校长却提出一个很奇怪的要求。 “对了,你到时候上传到arXiv后跟我讲声。” “哦哦,好。”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陆舟没多疑便答应了,然后开始专心撰写论文。 另一边。 光华大学。 陈灏放下手机,脸上露出淡淡地笑容。 “既然被证明了,那我得再加把火。” 下一刻,陈灏将邓慧唤了进来,对邓慧吩咐了一些事情。 ……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