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房苦读(5 / 6)

点名的苏侯爷听得“日后”一词,白着脸抱拳:“多谢思恩大人开恩。”

“不用谢我。起码苏瑾毅还知道打狗看主人。像眼前这群人目无尊长,无视朝廷礼法。”思恩回眸扫了眼悬挂的学生以及夫子们,最后定定的看着苏从斌,薄唇轻启,冷酷至极:“按律,该死!”

苏从斌浑身一僵,彻底明白先前丹书铁券保不住是什么含义了。

按律该死!

可那么多勋贵老臣以及皇商子弟,一下子全杀了。哪怕不是家族嫡长,可这些家族也会怨怼,或许是柿子挑软的捏,对付苏家。或许就敢对帝王心生不虞。毕竟除非恶意养废,其他纨绔子弟大多都是被父母长辈宠出来的。

所以当这些子弟的家长向帝王求情时,他作为苏瑜这个罪魁祸首的大伯,得出面。

得……得出面。

得让帝王有个台阶下,既能收拾国子监,告诫勋贵朝臣,又……又能免了这些人一死。

苏从斌想了这些关窍后,再一次朝思恩一弯腰:“多谢思恩大人指点,本侯有数了。”

说罢他便挺直了腰,拉着苏敬仪起身,又拉着苏琮,缓缓朝他们既定的牢房而去——相比大朝会,他苏琮可以厚颜无耻站在前排而言,此刻牢房的待遇是真真说明苏家的落魄。

客栈那些大通铺,通常是给最最最穷的穷人的。

到达自己要入住的甲排三号,苏从斌扫眼一眼望到底的大通铺望着简单的白床单,再扫眼青石铺成的地面,光滑的地面,眼神有些困惑。

“防止自杀,陷害我们。”思恩幽幽介绍。

“多谢大人。”苏从斌再一次感谢过后,便拍拍两儿子的肩膀,宽慰道:“咱们安心等着就行。”

话虽然如此,但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等多久时间。

只能苦中作乐的自我宽慰。毕竟通铺还行,有吃有喝,也不像传闻中那么恐怖。他们待遇好像还挺好,连牢房都是大白馒头,还配肉呢。

感慨着,苏从斌望着身形紧绷的苏琮,自己未来仪仗的实力人才,沉声叮嘱:“不用想其他。你继续教导敬仪《三字经》吧。”

“亲……亲爹?”苏敬仪目瞪口呆:“我在牢房还要读书?”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苏从斌一字一字,诉说的郑重,看向苏琮,也像是在说给自己听:“琮儿,你读的书,比为父还多。我其他没记住,但这么多先辈典故在眼前。你要淡定。人死了才能盖棺定论。在没死之前,你的命还在你自己手里!”

苏琮眼圈一红:“可……”可那是丹书铁券啊!

用尽了祖辈的荣耀,或许才能换个安稳。可明明错不在他们身上,明明他们都那么谨慎了,一步都不敢错。为了孝道为了名声,他们更是日日孝顺祖母,无视人各种偏心眼,为了兄友弟恭,他亦也是对大堂兄处处忍让,甚至侯府还未分房序论,所以苏瑜是大少爷,而他苏琮只是二少爷……

瞧着眉眼间似乎都染着阴鸷的苏琮,苏从斌强调,从牙缝里挤出来:“你还是我儿子。你还得教苏敬仪。否则我怕自己一个气急败坏,揍死他。”

边说,他看眼苏敬仪。

苏敬仪见状有数。

对于苏家对于丹书铁券,他没切切实实的那种归属感崇拜感。所以没了就没了。只要换个安稳,他不急的。

于是,他插科打诨:“哥,不哭。要不然我们逼着爹努力向上,再挣一个丹书铁券不就行了?我不懂那什么什么,但我刚学过苏老泉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啊,一门三子,尤其是苏东坡的红烧肉超级好吃。所以爹还年轻呢!还来得及读书,还来得及再生三个崽。”

苏琮听得这声带着最简单直白的希冀,红着眼看向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