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有兵士来报,说是杨仪派使者带着书信到了,刘禅将书信拆开,内容是:长史、绥军将军杨仪,丞相临终之时,将大事都委任给我,一切都按照之前的制度,不敢变更,新帝在丞相身边,都是知晓的,丞相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今魏延不遵守丞相的遗言,将本部人马兴起,进入汉中,放火烧掉了栈道,将丞相的灵柩劫走,新帝也面临危险,这分明是在谋反,希望可以出兵响应,平定叛乱。太后听说了,询问道:“你们是什么想法。” 正好蒋琬奉命从襄阳城来成都,视察民情,刚好碰到刘禅封王,还没有离开,就在身边,便建议道:“我认为,杨仪这个人虽然性情急躁,不能容忍其他的东西,但是在筹谋粮草的时候,参赞军机,为丞相出了很多力,如今丞相委任他为继承人,肯定就不会背叛我们西蜀,至于魏延,平时就听说他对新帝不满,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丞相没有采用子午谷的计谋,便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别人都比不上他,只有杨仪不放在眼里,所以魏延会怀恨在心,如今看到杨仪总领部队,多有不满,这才烧掉粮道,断了归路,又在信中诬陷杨仪,最重要的是,他让新帝陷入危险,我愿意用全家人的性命来担保,杨仪不会谋反,但是我不能保证魏延。” 刘禅微笑道:“我觉得这件事还是汇报给新帝吧,看如何处置?” 这时董允出来建议道:“魏延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平时就有不满意的心情,口中总是有些怨言,之所以没有反叛,是害怕丞相啊,如今丞相去世,新帝保护丞相灵柩,他认为没有什么危险,便乘机叛乱,这是必然的形势,而杨仪还是有些才干的,会为丞相所用,又是丞相敲定的继承者,至于汇报新帝,恐怕也来不及了,还请大王早作打算。” 刘禅点点头,表示确实来不及,但是还有疑惑,询问道:“如果魏延真的反叛了,害了新帝,往成都杀奔而来,该如何是好?” 蒋琬道:“丞相一直在怀疑魏延,和先帝有不同见解,一定会授予计谋给杨仪,陛下在丞相身边,必定也有所耳闻,如果杨仪不害怕,又怎么能够安全退入谷口,肯定是魏延中计了,还请大王放心。” 几番讨论后,魏延和杨仪的书信又到了,魏延说杨仪会反叛,杨仪说魏延会反叛,两人都各自分析原因,头头是道,正在这时,费祎到了,刘禅将其召入,其秘密汇报了魏延的情况,还对刘禅道:“据我所知,陛下如今很安全,之所以让这些信息越过他,就是想要考验大王的能力。” 刘禅听后十分惊讶,询问道:“新帝还有什么吩咐么?” 回道:“魏延素来对新帝不满,大王可以借此机会,假装篡位,让董云带着节进行劝说,好言安慰,许诺封王,骄其心,则大事可以成就!”M.. 刘禅听后连忙点头,道:“既然如此,就这样去做吧!” 话说魏延烧断了栈道,在南谷屯兵,将隘口守卫,以为得到了计谋,没有想到杨仪、姜维连夜带着兵马来到了南谷的后面,杨仪害怕汉中被魏延突袭,让先锋何平带着三千兵马前行,杨仪和姜维带着兵马保护孔明灵柩前往。 雨弋扮作小兵混在军中,知道情况紧急后,和杨仪等人一起前往,准备去制住魏延,杨仪和姜维反对,认为雨弋贵为新帝,不能亲自涉险,雨弋只是笑道:“魏延不是对我不满么,正好我也想见识一下。”众人无奈,只能让雨弋混作小兵一起。 何平带着兵马来到南谷后,擂鼓呐喊,探马汇报魏延,说杨仪派先锋何平带着兵马从槎山小路来挑战,魏延大怒,亲自披挂上马,提着刀来迎战,两阵对圆,何平出马大骂,道:“反贼魏延在哪里?” 魏延也大骂道:“你帮助杨仪造反,怎么敢来骂我!” 何平叱责道:“丞相刚刚去世,尸骨还没有寒冷,你居然敢公然造反!”说完扬起鞭子,指着川中兵士,道:“你们这些军士,都是西川的本地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