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读书都要多走一个小时。”
李大翠一边快速的搅动锅铲,一边转头说话:“你妈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偏心就算了,她还一点都不顾惜小的,一天门一锁,就去地里面了,小的饿的嗷嗷叫,就跟你姐一个性子,咱们出门的时候把小兰放在你姐家,咱们家的粮食和还有我陪嫁的那些柜子缝纫机,都搬你姐家去了,结果人被她带成什么样子了,连外人都看不下去,要不是她们村里的来咱们这打工说出来,我们怎么晓得小兰在她家饭都吃不上。”
说到这话题,冯志国沉默了,冯兰兰的大姑妈冯桂芬出生得早,那时候冯兰兰的爷爷还在,所以冯桂芬有机会读书,读完了小学,找了一个公社的对象,之后培训进修之后当了几年的小学老师,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还是后面对老师的要求严格了,没有那么缺人了,才离职,但是有大姑父在,家里的家庭条件也明显要比冯家的其他人家好得多。
冯志国也一直以这个姐姐为傲,因此第一次出门打工的时候,选择了把一岁的妹妹请姐姐带。
冯兰兰性格笨,饿哭了哭几声没人管就算了,也不会闹人,就这样在冯桂芬家饿了一年多,直到冯桂芬家邻居到羊城投奔冯志国一起搞建筑打工挣钱,这才知道冯兰兰在冯桂芬家过得不好,这才打电话给冯兰兰奶奶,把冯兰兰送到她身边。
李大翠见冯志国沉默了之后,愈发地理直气壮:“读书不读书,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小兰稍微大点还好,会抢饭吃,小草太小,跟着你妈,抢不过你哥你姐家那些小的,去我姐家,虽然生活上没有那么好,但至少不会饿着。”
冯志国还是摇头,“小兰四岁了,明年就5岁了,干脆给她送学校里面让老师带。”
李大翠对于知识学习上,没有冯志国那么渴望,“五岁也小啊,能听懂什么。”
冯志国下定了决心了:“大不了让小兰一年级留级,多读一年正好还多学一点,唉,我们那边太穷太落后,连个学前班都没有。”
夫妻两个商量得热闹,冯兰兰却下定决心,不会回家,也不做留守儿童。
有一个作家说过,出名要趁早,而冯兰兰的打算是挣钱要趁早,买房要趁早,这样的话,退休也能趁早。
上一辈子,冯兰兰是在黔省的省会读的,大学毕业之后也是在省会工作,所以在羊城买房从来都没有都没有在冯兰兰的计划里面,她对这边房子的价格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少有的几次来看望父母和打暑假工的时候看到这边房子广告上房子的价格由8000升到1万,由1万到2万甚至更高。
幸好那都是零几年一几年的时候了,现在这边的房子的价格应该还没有到狂涨的时候,毕竟房价全面上涨是新世纪开始。
虽然不知道细节,但是现在是九三年,接下来有一个重要的节点,九七红港回归,回归之后,羊城的经济自然会受到影响,加上世纪初的加入世贸,经济全面放开,房价必然坐上火箭直接升空。
所以自己家还有2~3年的时间,九七回归,九六的就应该有反应了,留给自己家的时间不多了,冯兰兰默默的把想办法打听房价提上日程,至于挣钱,这个时代的羊城,机会很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挣钱不是难事。
冯志国一把抱起冯兰兰,然后按在凳子上,接着又把冯小草也放冯兰兰的旁边,“你妈炒好菜了,吃饭了,你们两个乖乖坐着,我去叫你们表哥。”
感觉到自己的双脚离地晃悠,再看自己被老爹一只手就滴溜起来了,冯兰兰这才意识到,自己今年才四岁,显然,对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再好的风口也压不住。
显然,只能靠爸妈,这样下来,就有不少项目会被排除,能做的事情不多。
李大翠说话算数,两姐妹的碗里面一个一只鸡腿,冯兰兰只感觉口水不停的流,太馋了。
四岁的身体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家里好不容易过年的时候杀一只鸡都会砍得碎碎的,像小指头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