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二年正旦大朝会,嘉靖皇帝依旧如往昔般没有上朝,有成国公朱希忠领班行拜天礼于玄极宝殿,文武群臣各具朝服于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 这一年,海内公认的大奸臣严嵩致仕,虽然大明朝南北仍有战事发生,但是在此刻满朝大臣们眼中,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拨乱反正,今年朝局应该会逐渐吏治清明,虽不敢说海晏河清,可也应该不会太差了。 六部中,最忙碌的自然还是兵部。 来自北方俺答汗部的威胁,和东南倭患,让整个兵部时刻不敢轻忽。 不过,在朝会后,京官们自己组织的酒宴上,聊的最多的还是福建那边的倭患。 堂堂一个兴化府城,至今还失陷于倭寇之手。 左副都御史赵炳然挂兵部右侍郎衔,提督军务,巡抚浙江,而谭纶挂右佥都御史衔巡抚福建。 同时,在朝中有心人的推动下,戚继光的名字也出现在官员们日常谈论中。 此刻,在众多官员们看来,大明帝国在江南最能打的三位将军都领衔参与围攻兴化府倭寇,目标自然是务必全歼,哪怕走掉一个都是不可接受的。 刘显、俞大猷、戚继光,都是可以独自领兵打败倭寇的将领,有他们在,东南防务自然可保无虞。 对于百官的乐观,兵部却依旧小心翼翼的,生怕期间发生什么不可测之事。 不过福建离京师千里迢迢,他们也只能凭借过时的文书分析那边的形势,最后一番商议后,还是选择放权,由总督闽、广都御史张臬和谭纶,以及刘、俞、戚三将商议。 兵部收回视线,全力布置北方长城沿线防务,防备来年俺答部再次大举入侵。 为了尽快了解兴化府城局势,俞大猷和戚继光都没有跟随大队人马前行,都带着亲卫快马加鞭赶到了兴化府城外,先后进入了刘显大营中。 收复兴化府城之战,虽然朝廷认命由张臬统帅,谭纶指挥的,但真正打仗的还是他们三人。 连续几日,三人的身影都出现在兴化府城外,小心仔细的勘察地形。 而这伙倭寇不知什么缘故,攻占兴化府城后也没有洗劫一番就马上逃回海上,倒是给明朝集结大军提供了时间。 倭寇狙杀刘显使者从而冒充其身份进入兴化府,最终酿成兴化府之祸的消息已经被证实,不过朝廷并没有因此迁怒于刘显,只是命其暂时指挥兴化府附近明军,包括距离府城不远的平海卫。 不过这平海卫虽然是卫,但卫所军士沿海边布置防务,即便是卫城所留兵力也不过千把人,卫指挥使欧阳深仅凭这点兵力也不敢擅自进攻府城。 站在城外山坡上,三人都默默无言,只是盯着远处的城墙,一座完全未经损坏的城墙。 若是正常情况下,数千倭寇要想攻占这里,不付出惨痛代价是决计不可能的,只是谁能想到倭寇当中居然有人会用计赚下一座大城。 “倭寇占下兴化已经两月了,不可能一直等在城里让我们剿灭。” 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俞大猷忽然说道。 “现在的季节,并不适合倭寇逃跑,除非在前两月打下兴化后几日内就离开,他们还来得及上船逃跑。” 戚继光却是说道,“现在若要逃到海上,必须得坚持到三月才行。” “浙江水师那边,我已经写了公文,相信很快就会南下,由他们封锁外海,倭寇插翅难飞。” 俞大猷摇摇头说道。 浙江那边的水师,还是由他当初在浙江任总兵官的时候组建起来的,就是为了御敌于海上,只是没想到他一离开,居然会被倭寇压制在港口内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