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一空,她还有个锤子的商机好搞啊?
不!
即便是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她也要努力!
90年代的华夏是各种生意崛起的好时机,听说只要肯放下身段去干,不怕赚不到钱。她一堂堂从21世纪穿过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把红娘会所中心的刁、难、困客户们都摆平的金牌销冠,怎么能因为手里没有点启动资金,就放弃这大好的黄金时代呢?
李楠青忽然鼓起了勇气,不就是没给钱嘛,去赚不就行了?她就还不信了,凭借她的学历能力和口才,在这还经济未兴起的小城市里会忽悠不到钱……
这么一想,脚下几公里的路也就不算什么事了。李楠青擦擦脸,拖起行李箱就往记忆中的“海门青年旅馆”走。一路上,有不少开出租车、拉黄包车的师傅招呼她坐车,都被她婉言谢绝了。虽然她这一身打扮,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可能很潮很洋很有范,可实际上兜里却只有一块一圆面值的硬币,连起步价都付不起……
好不容易花了一个小时功夫走到青年旅馆,李楠青拿出系统小助理给的卡片,果然前台大姐啥也没问,连证件也没有要,直接就给她办理了入住手续,还热情地向她介绍这周边可以玩的地方,几乎将她当成留学归国的社会精英人士了。
李楠青忙摆着手解释:“谢谢大姐您了,我其实就是从沪市回来,这里也是我的老家。实在是离开太久了,这些新房子造起来,我都不认得路了。”
大姐热心道:“你想去哪里,我告诉你怎么走。”
“哦,我想去看一下原来的国营商场,菜市场,还有人才市场,不知道这些有没有搬走?”
大姐想了一下:“东海国营商场和人才市场都还在原来的地方,之前的马路菜市场说是太乱了,统一都给搬到万济池去了。哦,就是人民路小学后面过去一点,你到小学附近再打听一下,马上就能找到了。”
李楠青谢过大姐,回房收拾整理梳洗了一番,又补了下妆,信步朝东海商场走去。
—————————————————————————————————————
李楠青又坐在街边发呆了。
她就想不通了,不都说90年代是个处处有机会,遍地是黄金的好时代吗,为什么她就想找个工作而已,怎么偏偏这么难呢?
刚开始,她先去国营东海商场里面转了一圈,自信满满地列了三大张关于产品和市场定位、营销促销的方案出来,正踌躇满志地要自找商场负责人谈谈,结果没料到在第一关就被卡住了。她询问的售货员眼睛长在脑门上,只拿一对鼻孔看她,说话口气也是极不耐烦的:“都说了我们不需要你的那些什么计划,你这人怎么这么闲哪?我们供销科科长出差去了,好几天都不会回来。你要是愿意等就到门口外去等,别在里面妨碍我们做事。”
ROUND ONE,K.O.!
第一步计划失败后,李楠青迅速调整了作战的方针和策略。她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当前所处城市的现状,是个沿海的商业小城市,经济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与后市发展成为长三角区的重点经济大城市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的。因此现在这里的普通人,较难用战略性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市场和产品进行结构化分析。换言之,现在离搞活市场经济都没几年,还是求略大于供的,所以商场里的商品压根是不愁卖的,是以她的那些计划,没用!
于是李楠青马上把目光瞄准了菜市场。根据外婆当年的回忆,九几年的时候菜场的管理不如现在这样严格,除了卖菜卖肉卖熟食,时常还会有人在附近卖自己家做的衣服、袋子和手工品,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有人从大城市弄来的“水/货”牛仔裤,牛仔衣,这些可是那个年代很受欢迎的潮品。不少小青年就很喜欢买那种下摆大得,能塞进两条腿的喇叭裤,长头发一烫,拿起吉他一弹,立马就能变成姑娘少女们心目中的“帅气男神”。
李楠青的想法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