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善对李时珍几人的了解其实挺少的,听他们按照出生先后排资论辈也似懂非懂,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夜里也可以出去玩、醒来后还不困也不累,那肯定是积极地跟着华佗出发。 华佗所在的年代和张仲景是一样的。 他们又来到了东汉末年。 华佗带着霍善踏入广陵城。 霍善已经识字了,边进城边问华佗:“这是哪里?离长安远吗?” 华佗道:“这是广陵城,离长安还挺远的,都到海边了。” 东汉末年,广陵郡和对面吴郡分局长江入海口两端,仅一江之隔,便让广陵郡属江北、吴郡属江南,不过俱都倚江靠海,郡中水网密布,江鲜海味多不胜数,也催生出一些相关的疾病。 华佗在广陵郡待过挺久,还在这里收了个名叫吴普的徒弟,据李时珍所言,这个徒弟不仅传承了他的五禽戏,还把他用过的药方整理成书,名为《华佗方》。 只可惜东汉末年战乱频起,不少著作早已散佚,连张仲景的《伤寒论》都是后人收集整理起来的。 后世那些带着他华佗之名的书籍大抵是托名之作,仔细想想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世人大多迷信往圣先贤,非往圣先贤之言往往无人问津,所以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托名于黄帝岐伯,到了后世又托名于华佗仲景,也不知更久以后的医坛将是什么光景。 华佗与霍善细细讲着,两人已踏入广陵城内。 才入城没走多远,霍善便被道旁卖饼的吸引了,颇好奇广陵的饼与长安、长沙的病有什么区别。 华佗知他年纪小,也不催他走,还带他走到卖饼的摊子前介绍道:“面饼虽大同小异,广陵这边的蒜齑大酢却是别处没有的,你可要尝尝看?” 霍善忙不迭地点头。 所谓的蒜齑大酢,听起来很玄乎,拆开来就很容易理解了,蒜齑指的是剁碎的蒜头,大酢则是类似于酸醋的调料,所以蒜齑大酢就是酸酸的蒜末酱汁! 别的地方也有蒜酢,只是蒜没广陵的味道,酢也没有广陵的味道,所以华佗才说这是别处没有的。 霍善是个特别博爱的小孩儿,虽然特别喜欢张仲景给他吃的芝麻饼,但也想尝尝抹上蒜齑大酢的饼! 华佗掏钱给霍善买了个饼,帮他抹上满满的蒜齑大酢。 霍善一口咬下去,尝到了十分新鲜的酸辛滋味,只觉面饼的口感都变得丰富起来。他开开心心地夸道:“好吃!” 华佗笑了。他看得出来,这小孩很好养,一点都不挑嘴,只是不爱吃没滋没味的饭而已,不管是稷米饭、麦饭还是豆饭他都不太爱吃。 霍善边解决手里的饼边跟着华佗往前走,忽听道上一辆车上传来痛苦的呻/吟声。 华佗转头看去,只见那是个中年男子,对方面色偏白,听其声,似有东西堵塞在喉间。他上前拦下对方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方见华佗一身医家打扮,立刻如实相告:“不瞒先生,我们正要带父亲去就医,父亲最近食不下咽,根本吃不了东西,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华佗询问:“是吃不下,还是不想吃?” 那患者的儿子忙说:“想吃的,我父亲什么都想吃。” 食欲没问题,这病显然不在肠胃。 华佗捋须说道:“不远处有卖饼的,你去取三升蒜齑大酢给你父亲饮下,病自然就好了。” 霍善一脸惊奇地看着自己手里只剩下一小块的饼。 抹在上头的蒜齑大酢竟也能治病吗? 他三两口把饼吃完,认真观察起那患者的情况来。 旁人见他年纪小,神色却一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