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梁阴郡的首府梁阴城。梁阴的守将度昂也在这场战役中英勇战死,五万守军全部壮烈牺牲。 恒帝闻讯大怒,立刻下令调动了岷阳、岷宁、炎南、宣宁和文宁五郡的兵马北上迎敌。此外,为了增加防守力量,恒帝还从东北方向调来了预备蛮夷的备夷军,总数达十万人,并且派遣宁廷龙为主将,何子尧和曲永为副将,带领部队东出玄门关,准备迎击北岚帝国。 然而,高宗皇帝却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艰难。他虽然下令果断,但却没有考虑到士兵们所需的各种物资。难道士兵们可以自行准备火铳、火枪、火药和粮草吗?而且军队的装备又该如何解决呢?骑兵和步兵的配备又如何安排呢?难道他指望骑兵们冲锋陷阵吗? 这是不可能的! 这些骑兵又不是重骑兵,没有足够的冲击力来冲破步兵的阵型。况且,如今已是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轻骑兵纵使再勇猛,也无法抵挡住一颗弹丸穿透铁甲的威力。更何况,轻骑兵根本无法承受得起那沉重的铁甲,一般他们只穿着轻便的皮甲。然而,连皮甲都很难抵挡住弓箭的攻击,更别说是火铳了。 高宗皇帝的威严如天降神令,他的旨意就像是一道不容违背的铁规,而与此同时,底下的人们却和我没有丝毫关系,反正,只要不按照圣旨行事,他们注定会被命运之刃割裂。 备夷军总军宁廷龙虽然是万夫莫敌的存在,但也不敢冒犯圣旨,只能选择舍弃火力沉重的装备,带领士兵迅速切断岚军前锋的道路,以最快的速度展开战斗。至于粮食,他只能向各地的城池领导者调配一些粮食,以满足军队的需求。 然而,这些城池的领导者可不愿意让这些军队进城,和他们争夺有限的粮食资源。再加上大恒王朝的律法规定:任何军队在当天进入城池,该城池不需要准备粮食,而第二天则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种规定让各城市的领导者有了可乘之机有了阴奉阳违的办法。 宁廷龙的备夷军一路走到了风州城下,请求要让风洲城的城主调配一些粮食供大军食用,而风州城的城主那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对朝廷的命令虽然不敢不遵但他有的是办法阴奉阳违,只见大军行至风洲城下风洲城城主则是对他们说:“宁总军,非不与汝调粟也。风洲之粮,吾犹不足食也,不若之,南去兰洲城,彼有余粮可给。” 见风洲城的城主如此说,宁廷龙也没办法,只能带领大军南下兰洲城,然而,兰洲城城主同样也跟风洲城城主一样不愿意让大军进城吃自己的粮食,于是使出了同样的路数,也说自己没有余粮让大军继续南下。甚至还给出了合理的理由:我兰洲城之与风洲城同东北界之地,与玄门关不至六百里,于边为三百里。 东北蛮夷每南下,破天喀口入,而破天喀口入关,则风洲与兰洲两城。是以兰洲城及北方风洲城岁皆蛮夷南掠重地,每蛮南下,非惟剽掠,又掠粮。 以是天下之兵,吾无以十万之众,若将军之急,可以发粟以给千人。 话到这个地步,宁廷龙心中只能无奈地苦笑。纵然他有再多的话要说,又有何用呢?岂能让他率领军队去抢夺城市的粮食?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他敢如此胆大包天,那高宗皇帝必定会下旨将他的头颅砍下来。 无可奈何之下,这十万大军只能任由各城主为所欲为,他们纷纷指挥着军队四处乱窜,这三天时间,这支军队不仅没有借到粮食,反而搞得士兵怨声载道。 三天过去了,因为没有借到粮食,士兵已经没有力气继续行军,马匹也因为饥饿而饿瘦了下来。与此同时,高宗皇帝也怒不可遏,要下旨将宁廷龙撤职查办,幸好内廷及时出面阻拦。 然而,宁廷龙也清楚,这次他恐怕要遭殃了,高宗皇帝必定会以他为例,杀鸡儆猴。 此刻,士兵们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这也难怪,三天没有进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