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刑天和炎帝之女精卫的重生(一)(2 / 3)

“是。”

东海边,我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等着。看着天边昏黄的斜阳余辉,我极目远眺,等了一个时辰,天都快要黑了,我正要转身准备离开,一声悦耳的啾鸣之声传入耳中,它来了!我转回身,正看到一只羽毛通体为青的大鸟,头顶三根翠羽,体型似鹰大小,却比鹰略单薄些,叫声清灵,它飞到岸边礁石上,叼起一块小石头,便飞向了大海深处。我紧追其后,随着它落下石子的地方一起坠了下去,直到深海,最幽深处。那里是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海草和鱼类罕至。

“天维之门,魔界,开!”运转周身法力,“混沌之灵,在我之身,混沌如我,我如混沌!”身随意动,将自身化作一道混沌之气,穿过天维之门洞开的缝隙,轻易进入这方世界的魔界区域。这方世界处理人神魔三界混乱的方法,还在延用混沌初开时,我造人补天飞升成圣之初建立的规则:人、神、魔三界各不相通,各过各的,互不干涉,以天维之门相隔。人间没有大的灾难,天神不可妄开天维之门搅乱凡人生活。

我还是不习惯以气的形态长时间行走,于是我幻回了人形,看着漫无边际的黑暗,这里唯一的点点光影,就是荧光虫,阴风阵阵……

长月小世界,分为三部分:东洲,即东胜神洲。荒渊,即大荒。人间就不必说了。单说这荒渊,乃是巫妖大战时,毁坏了地脉,大荒遂分为四大部洲,和许多小版块,以江河湖海相隔。灵力最为充裕的版块被神仙占据,例如昆仑山、蓬莱仙岛群。灵力次之的版块被人类和精灵占据,而那些不毛之地则被称为荒渊,人迹罕至。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曰: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意思就是应龙杀了蚩尤与夸父,受了重伤失去神力,回不了天了,导致人间得不到雨水而大旱数年,人们扮作应龙样子祈雨,就会得大雨。但是人间毕竟灵力稀薄,不适合应龙生存,应龙苦苦支撑数万载,由应龙之身变成普通蛟龙,最终灵力衰竭退化成一条小蛇。被封印在荒渊魔域魔宫中的六翼蜻蜓沧吾看中,天魂附着于小蛇身上,潜心修炼千年,拔升战神,飞升上清神域。当然了,这个时候的上清神域早就不是黄帝的时代。而这个飞升的战神,也就是冥夜。说起冥夜,就不得不说,他的对手,上古魔神,及他的两大护法。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曰: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意思就是说,共工有个臣子叫相繇,长了九个头,蛇的身子,因为食量大,霸占九座神山索取食物。他气息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百兽没法居住。大禹治理洪水时,杀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浸染大地后,谷物不能生长;它死去的地方水涝成灾,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大家伙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起名诸帝台,就位于昆仑山脉的北面。有没有感觉这个九头蛇身的家伙有点眼熟?这不就是《长月烬明》里上古魔神的两大护法之一,惊灭吗?

有惊灭,自然就有姒婴。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就是说啊,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北方而居的共工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女子身穿青衣,名叫黄帝女妭。巫妖大战后期,巫妖人才凋零,已经不复曾经辉煌,人族趁势而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