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笔记本里吧!
莫如玉此时仍回到八仙桌旁坐了下来,她打开笔记本第一篇看去,见是一篇散文诗,诗名叫《静夜.秋雨》,莫如玉便顺着那一行行字读了下去,只见那诗中写道:
夜,如此的安静,
安静得让人有点吃惊。
混乱的思绪中,
想拔弄出点什么,
但却让我更加地混乱,
混乱得让自已不停的发问,
如尘埃一样的我将飘落何处?
终于,
在古今漫长地对峙中,
在山河浓重的点拔下,
在圣人缄默的微笑间,
在无限温暖的遐想里,
我依稀看到火苗在窜动,
它们越窜越多,占据了我。
阳光下的灼热、空气中的喧嚣
怯懦的虚假,顽执的冷酷,
无聊的争执、私欲的盅惑
一时离我那样遥远,仿佛隔了几个世纪。
我知道,我终将是属于这黑夜的。
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为苦苦追寻一个无因的梦
在《文化苦旅》的跟走中,
在秋雨旋风的迷茫中,
慢慢地闭上双眼,
任如痴的思绪四处乱飞,
渴望着与秋雨撞个满怀,
当宏大的构思慢慢清晰时,
我和秋雨作了个长时间的拥抱.
如一股激流开始奔腾,
我拔弄出了安静中的理智。
莫如玉将这首诗反复读了好多遍,此时的她已经被刘小华的这首小诗给震住了。
一本《文化苦旅》居然给刘姐带来这样的激荡,不但用一首诗表达了作者余秋雨先生最高的敬意,而且借着这首诗把自己从迷茫到理智的过程也进行了互动。
这样坦诚,这样奔涌的文字一瞬间也把莫如玉给感动了,她似乎对面前这个刘小华有点崇拜却也有点看不懂了。
虽然刘小华不过是和张婶一样是聘到她店里的店员,是这城市中最最普通的一名打工人。她平时话不多,也不与人争论什么,好像她那张脸上永远流淌着平静与安宁,没想到内心深处却又如此细腻、如此澎湃,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体质居然在刘小华的身体中同时表现着,而自己却简单地以为刘姐在人前的种种不过是被爱情和婚姻抛弃后的最直接的表现。
自己如此天真浅薄,幸亏今日有幸来到她的小屋里领略了一番,否则自己在浅薄的汤池中不知还得浸泡多久。
此时在刘小华的身上,莫如玉再一次感受到了人是复杂的,也是智慧的。
就在莫如玉想东想西细细揣摩刘小华时,郭君宁已将那本学习笔记迅速浏览了一遍,她看到学习笔记里那慌张的笔迹,便能感受到刘小华在听课时有多么认真多么仔细,可能生怕漏写一个字,便笔走飞龙,好多字大约只有她自己能认得出来。因看不太懂,郭君宁便要换了莫如玉手中这本来看。
郭君宁看着莫如玉发呆的模样调侃地说道:“你看什么看得这么入迷,盯着这一页翻不动啦!让我看看是什么。”
说着便顺手接过了莫如玉手中的笔记本,当她看到扉页上写着处女作几个字时便笑道:“处女作,听着倒很文艺,来让我也看看刘姐的处女作。”
说完郭君宁一边往后翻着,一边象是不经意地问道:刘姐,你为什么租房租得这么远,这每天来来回回多不方便。
刘小华笑道:“这里房租便宜,而且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每天早晨醒来能听到鸟鸣鸡叫和狗吠,出了院子就是田野,每天能及时感受新鲜的空气,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感觉特别好。最让我心动的还是这里不像城里那么嘈杂,也没有八卦,十分清静,我觉得住在这里特别适合我。而且这儿离市场骑摩托车也就十来分钟路程不算远。晚上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