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后发现,这件事像是在床底捡起了一根线头,之后越扯越长,线头后面是由无数根线缠成的一团。
最后那团线经过整理,大多数都指向十几年前的“焚余”悬案。
那时她可能都还在皇宫里哪个院子地上爬。
“焚余”悬案虽被私底下称作悬案,实际上那一年已经被当今皇上以雷霆之势处理,斩首者众,流放者众。谢怀梦祖父已算是最轻的一档,只是罚没财产归乡。
案件起因可以追溯到十三年前,那时南虞内乱,两个皇子为争夺权力导致南虞分裂为两派。南虞大皇子取得了大成皇帝柏匀宕的支持,将二皇子一伙驱逐,重整了南虞。
南虞使臣前来京城上贡以示两国交好,但就在使臣还没离开京城时,被人发现死在了客栈之中,且死状惨烈。
使臣的死无疑是一种挑衅,极大的影响到了两国的邦交信任。
而南虞使臣在京城期间,只和进京述职的平西将军在宫里宴会大殿上有过争执。
尽管平西将军在南虞使臣死前就已经离京前往边疆,光与南虞使臣争执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怀疑。
柏匀宕明里暗里派出不少人调查,还没有查出杀死南虞使臣的凶手,就先查出一系列诸如南虞大皇子和二皇子曾给朝中大臣送礼,丞相卢晨铭与南虞两位皇子不止一次见面等事。
镇南军和平西军在南虞的几次败绩也似乎有人在里面动手脚。
据传当年柏匀宕气得把御书房的东西砸的砸,撕的撕。担心走漏风声,半夜急召还只有十岁的太子一顿劈头盖脸骂才出了点气。
年幼的太子被吓得不轻,回去后便高烧晕厥,所幸没有烧坏脑子。
事情并非查出一点战争中受贿那么简单,到后来监察御史呈上了越来越多的折子,在御书房里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
事件牵连甚广,从京官到地方官员,大大小小,再连到三大边疆驻军。大成阴暗的一面也只在此事中露出一角。
调查长达半年多,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上朝时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声音,有的年纪大的官员拖着病体也要装作无事坚持上朝,唯恐被皇帝多问一句。
柏匀宕将收集的证物与折子都专门放到了一间屋子里,预告着肃清日的到来。
变故往往会在不经意却又很重要的时候发生。
那间屋子,着火了。
里面的东西烧得不剩下多少。
柏匀宕没有因此推后肃清,反而宣告他已经将所有的罪证记住,接着一道道折子下达。
直接处死的京官数十人,地方官员数百人,流放罪臣及家眷千人,抄得的财产充盈了国库。
其中最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柏匀宕竟然处死了唯一的丞相卢晨铭,还下旨斩首其三族,九族充为官奴流放边疆。
谢怀梦祖父谢半玉不过是地方言官,也因其上司与某个重臣会面过而受到了牵连。
而平西将军卓景山的罪名,除了在南虞战事中不力外,还有将南虞使臣借宴席争执一事为理由杀死,以掩盖南虞使臣知道他“通敌”的实情。
不过柏匀宕宣称看在他往日为国的情分上,只全家获罪,不牵扯族人。于是一个大将军沦落到在平西军喂马。
此事便被称为“焚余”案,但其中诸多疑点,让私下讨论此案的人仍然将其当作一个悬案。
坊间许多人并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是卓景山杀的南虞使臣,放火烧证据的人是谁也没个着落……当然当时是推了个“受人指使的小太监”出来顶罪。
而且当年党派倾轧严重,被呈上去的折子里,恐怕是混进去很多“莫须有”的。
了解完“焚余”案的柏奕如暗自心惊,她想起了年初时大理寺卿一案,短短几日便定下了数百人的死罪。
郢王柏匀煊知道她在探查“焚余”旧案后,找时间和她聊过。
“你为什么会对十几年前的案子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