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2 / 3)

熬稠后,用白糖、麸醋、酱油、盐、花椒粉和水淀粉调制成了卤汁。

等太阳从头顶直直正正地照射在乡场上,树木的阴影垂直投射在地面的时候,刚刚吃过午饭的人们都回到了乡场上。

柳大河牵着他家的牛拉着一盘碌碡,杨天星和慕长盛拉着一盘碌碡,柳平和柳原拉着一盘碌碡,随着三盘碌碡在暴晒后的麦场中,一圈接一圈地不停轧过,杨玉琴、马凤娴、苗楠、杨苗和慕仲兰不停地用岔子把碌碡碾轧过的麦草抖化。

烈日照耀下,虽有山风偶尔吹过,汗水还是不断地从劳作的人们脸上滑落,滴在身上,与身上渗出的汗水内外夹攻,湿透了人们的衣裤……

可是,没人顾得上擦?一把汗珠,他们都专心致志地干着自己的活计,好像全然不知道有汗水从他们身上冒出来了的样子。

当太阳投射在地上的角度与树木、墙壁差不多呈二十度角的时候,人们暂停了用碌碡碾轧麦秸,齐力将场中央的麦秸抖化后,让烈日继续照着麦场,人们则集中在乡场西边的一棵大榆树下休息。

在人们齐力抖化麦秸的时候,慕仲兰和马凤娴从自己家里抬来一桶大麦茶,提来了一筐杏子和苹果。

于是,人们就一边喝茶、吃水果,一边聊收成话家常,山风吹拂过来,尽管还有些热,但大家还是觉得非常舒服。

休息一刻钟后,人们又开始按前面的分工继续碾场。

当太阳投射在地上的角度与树木、墙壁差不多呈五十度角的时候,人们把碌碡拉到乡场边上,不再碾轧麦秸,齐力将场中央的麦秸抖化,边抖边把麦草集中到原来的麦垛位置,随着麦草不断地抖走和集中,麦粒就全都落到了乡场地上。

等麦草与麦粒分开后,男人们一边用木锨把四散在乡场地上的麦粒往中央赶,女人们一边用已经用得没有叶子和尖梢的老竹扫帚,把上面的碎草扫走,同时也把木锨没有铲干净的麦粒往中央扫去。

待所有的麦粒都集中到乡场中央,形成一个圆锥后,人们才松了一大口气,就都回到乡场西边的那棵大榆树下放心地休息起来,这时即使突然来阵大雨也不怕,可以很快把麦粒装走,不会使一年的辛苦打水漂了。

当人们集中到树下休息的时候,慕仲兰和马凤娴从家里端来了午饭前精心准备的凉面,面用一个木桶装着,卤汁用一个盆子装着,卤鸡蛋、麸醋、酥花生、辣椒油、蒜泥和葱花也都用不同的容器装着,等人们用拎到场边的一个木桶里的泉水洗过脸和手后,慕仲兰和马风娴把一碗碗浇过卤汁、淋了麸醋,上面放着卤鸡蛋、酥花生、辣椒油、蒜泥和葱花的凉面端给大家。

烈日照耀的午后,在浓密的榆树荫下,吸溜吸溜地吃上一大碗凉面,喝上一碗面汤或一杯麦茶后,大家顿时感到神情气爽,每个毛孔都坦然地舒张着,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妥帖。

人们又稍微休息一会儿后,便开始分工合作地扬场、搭草垛等,杨天星、柳大河和慕长盛三人用木锨铲起堆起的麦粒后,高高地向前方扬去,经过夏风一吹,麦粒便与麦皮分开了,麦粒落在三人面前的乡场上,麦皮则被吹到下风向一侧,杨玉琴手拿一把新的竹扫帚,从落在乡场上的麦粒上扫过,把落在上面的少许麦皮扫到一侧,并在扬过的麦粒与麦皮之间扫起一道坎,以保证落地的麦粒不会被溅到麦皮一侧去,马凤娴和苗楠则各用一个竹筛子筛着扬过的麦粒,把没有脱净麦皮的麦粒挑选出来,柳平、柳原、杨苗和慕仲兰则忙着把被挑到乡场一侧的麦草背回慕家院里,搭成一个高高的草垛后,又把麦皮紧靠着麦垛堆在一侧。

太阳下落到西边的山后面时,第一遍扬场结束了,待杨玉琴把杨天星、柳大河和慕长盛三人刚刚站过的地方扫干净后,他们三人便移步到新扬成的麦粒堆后面,用木锨铲起已经扬过一遍的麦粒,朝他们三人刚刚站过的地方扬去,经过两遍扬场后,麦粒与麦皮基本完全分开了。

第二遍扬场结束后,杨天星、柳大河和慕长盛三人各拿起一个簸箕,把落在麦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