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伸手把陈睿手里那件天青釉接了过去,甚至都忘了规矩。 然后就开始检查了起来,要说老杨的检查方法,那可比陈睿专业的多了。 以往陈睿看瓷器的真假,那非常简单粗暴,就是靠他的黄金眼。 但凡有珠光宝气的,那肯定就是真家伙。 如果没有的,那肯定就是假货,但如果你让他说着瓷器为什么真,又为什么假。 他却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可到了人家老杨这里,那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先用手电打盘子的底部,然后从上面看透光度。 之后在不同光照的角度下,看盘子反射的光。 一边看,还一边给陈睿科普。 “这盘子应该是个老物件,因为你看着盘子反射出来的光。” “一般新的仿制品,上面都会有一种没有经过岁月磨砺的火气,用我们内行话就叫贼光。” “一眼看上去,就油光锃亮的……” “而老物件,经过岁月洗礼,上面的火气尽去,留下的则是一种温润的光。” “这盘子的光润度,可就很正,反光很柔和。” 看完了反光,这家伙又把盘子翻过来看底部。 不过当看到盘子中间那一圈白乎乎的东西,老杨的眉头也不由锁紧。 “这是怎么回事?” “哎,先不管这些 ,先看这盘子的圈足……” “如果这盘子真是北宋年间产的,那这盘子的圈足,一定是非常粗粝的。” “不但会有气孔,甚至还会有颗粒感,这也是现代造假分子,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老杨继续给陈睿做鉴定教学,陈睿这会儿听的也是很懵。 “嗯?给皇家做的盘子,底部还会有气孔,和颗粒?那能行吗?” 老杨听他这么一说,不由翻了个白眼。 “你呀,还真得好好学学。” “那会儿可是一千多年前,也是瓷器刚开始大流行的时候……” 陈睿忍不住又问。 “老哥,不是说瓷器早在汉朝时期就发明了嘛?怎么到宋朝才开始大流行啊?” 老杨听他这样问,实在没忍住伸手敲了他的头一下。 “你这些天的书都看到哪去了?” 这些天来,陈睿确实经常捧着古瓷器鉴定方面的书来看。 也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可他看的大多都是明清瓷器鉴定方面的书籍。 关于瓷器发展史的书看的还真不多,毕竟他入行时间太短。 知识积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老杨看他满脸问号的样子,就摇了摇头,给他解释了起来。 “其实要说烧制瓷器,我们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啊?这么早?” 陈睿大吃一惊,老杨这会儿则满脸骄傲。 “那可不,只不过那会儿我们的祖先没有找到合适的土,所以烧出来的都是陶器。” “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烧陶器的时候,发明了上釉的技术了。” “后来在汉朝,我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泥土,并且也掌握了升高窑温的技术。” “然后瓷器就出现了,可那时候烧出来的都是粗瓷,也就能被用来做盘碗。” “这时候的瓷器还上不来台面,所以当时的官家也并不重视。” “当时的王公贵族们主要用的餐具,利器,观赏器,还是以青铜器,玉器为主。” <
408 高度疑似(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