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四起(2 / 3)

暗潮 沈砚青 1702 字 2023-05-28

况姜杰欺男霸女,欺上瞒下,无恶不作,身为朝廷命官却视人命如草芥,手中冤假错案堆叠如山,其罪行罄竹难书,如若陛下此次免了姜杰的死罪,就是寒了一众大臣和天下百姓的心,这让天下人将来如何看待我大周律法。陛下,姜杰之罪,万不可赦。”

这番陈词挑不出毛病,虽然知道崔晟只是在他面前做个样子,最后他的意见也不会被采纳,但崔晟说的不错,姜杰之罪一定要治,姜杰此人一定要死。

李茂皱了皱眉,猜不透为什么崔晟要把话题抛给毫无话语权的小皇帝,李盛淮自己也不理解,这个问题给他,他又该怎么回呢?

他不自觉地将视线放在了一旁抱着拂尘的崔希礼身上,但崔希礼低着眉不发一言,他只能收回视线,感受如潮水般投来的各种意味的窥探。

李盛淮觉得自己的后背在发汗,手心也是,没人告诉他他现在要怎么做,如果他说错了,后果也不是他能承担的。他觉得自己现在畏畏缩缩的让人发笑,如果父皇看到他现在这样,以他的性格,想必会对他的懦弱失望透顶。

但是现在,如果反驳崔晟,赦免姜杰,对他来说就是彻彻底底的死路一条,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朕觉得崔大人说的在理。”李盛淮暗地里紧攥着自己的手心,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能被大殿里的朝臣听见,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声音隐隐约约有些颤抖,这让他的紧张和恐惧暴露无遗。于是他下了狠手,指尖深深陷在手心的肉里,让疼痛缓解他的紧张,“朕登基大赦天下,是为了与天下百姓同喜,若将姜杰这等罪大恶极的人赦免,朕无颜面对先帝,更无颜面对天下百姓,朕以为,姜杰死刑不可赦,然其亲眷死刑可免,改为流放,众位爱卿认为如何。”

小皇帝这话说得漂亮,甚至比崔晟预期的要好得多,但崔晟依旧没有开口,朝堂静悄悄的,有人在看崔晟的脸色,有人在等着李茂发话,小皇帝说什么其实没人在意。

直到李盛淮觉得自己手心似乎有点湿润染上了指尖,一直站在右边没有参与这场争论的老者开了口。

“臣以为,陛下所言,最为妥当。”

此话一出,一旁一直装木头人的崔晟也不再沉默:“微臣附议。”

不知是因为崔晟还是因为老者,这群人不再装作哑巴一样的蜗居在角落里沉默,一个个都像是被按下了开关启动了一样,用一句又一句的“臣附议”来认可这个决议。

事已至此,李茂若是再看不出崔晟的用意,便是真的犯了蠢。

他是在逼着那位老者表态。

那老者不是什么普通官员,而是曾经教导过先帝的太子太傅张兆,张兆出身名门,门生遍布大周各地,长子是湖州知府,次子是中郎将,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员或多或少都受过张兆的指点,他所在的沪川张家是真正的门阀世家。

张兆虽然没有表明过自己的立场,但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李茂多次派人想要拉拢张兆,却总被张兆打太极一样的搪塞过去。

崔晟这次将话题抛给小皇帝,就是为了看看张兆的态度和立场,毕竟一个张兆,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他背后那些保持中立的门生和沪川张家。

张兆表明了态度,李茂原本准备的说辞再花哨也要咽进肚子里,他犯不着为了姜杰一个没用的棋子得罪张兆,但他紧锁的眉头和甩开的衣袖仍旧可以看出他的怒气。

见李茂那副计划失败生气的样子,李盛淮没有惧怕,反倒是松了口气。原本攥紧的手缓缓松开,他悄悄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才发现湿润指尖的不是冷汗,而是他掌心被指甲刺破流出的鲜血。

这个时候不能露怯,小皇帝不动声色的将手虚握成拳,挡住已经干涸的血渍。

张兆这番开了口,其他人的心思就不在早朝上了,他们要重新思量自己的处境,毕竟今天表态的是沪川张家。

张兆没再说话,就默默地站在哪,目光在小皇帝身上停留了片刻,李盛淮刚缓过的神经又开始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