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原主的父亲为人不错,并不会过分压榨服徭役的百姓,也不许官差殴打这些百姓,仅仅只是这样,盂县百姓已经觉得他是个好官了。 一般来说,越是穷的地方,徭役对百姓来说越是可怕,因为他们很有可能需要干重活,再加上粮食不够吃,稍有不慎可能累死病死。 那时候在盂县,每次修河堤都会死很多人。 崇城县算好的了,这里相对富裕,服徭役死的人也很。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老百姓富裕,能多带粮食,肚子吃饱了,也不会因为干重力活被累病。 此外,富裕地区的官差手上不缺钱,他们的脾气也相对较好,不会随意打骂来服徭役的百姓。 良性循环下,服徭役也不怎么死人了。 但还是会有人死,毕竟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太差了,老百姓也依然害怕徭役,基上里能拿出钱来的,都会选择交给官府一笔钱,免除徭役。 黎穷出不起钱,黎老根也参加过很多次徭役——黎老二从不去参加徭役,以前每次要服徭役,黎都是让黎老根去的。 据黎老根所说,每次去参加徭役都很辛苦,幸好他个子小脸皮厚,对官差一通哭,活儿倒也能干点。 黎给的粮食不够吃,他还厚脸皮去蹭人的饭吃,甚至吃官差不要吃的剩饭。 官差虽然看不起黎老根,但也不会把黎老根如何。 再后来,黎老根过了十岁,也不服徭役了。 崇城县的百姓其实并不都是冬天服徭役的,有时候也会是夏天去服徭役,一般来说他们夏天服徭役,是为了清理河道,冬天服徭役,一般是要修桥铺路。 今年冬天的徭役,是要修路修码头。 在没有任何机器的古代,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尤其是干活的往往是那些最穷的,营养不良的人。 黎青执在纸上写了一些他了解到的,老百姓参加徭役的艰辛,以及每次都有人会死在徭役里的情况,又给苟县令出了个主意。 很多人会给官府交钱,以此免除徭役。 这部分钱,可以来改善服徭役的百姓的生活,此外,苟县令还可以跟城中富户商量,让城中富户捐钱,改善服徭役的百姓的伙食和住宿。 至于凭什么让富户捐钱……到时候等路修好了,完全可以在路边竖一个石碑,在上面写下捐了钱财的富户的名字。 大齐的贫富差距很大,城中富户其实很有钱,他们肯定不介意出一些钱! 还可以跟城中医馆商量一下,让医馆找个大夫,帮那些服徭役的百姓义诊,当然,这大夫的名字,也可以写在石碑上。 百姓服徭役一直都是不拿工钱的,所以他们其实不给老百姓发工钱,这些钱,拿来买肉买粮食给老百姓吃行,这年头的底层百姓,最缺的是吃。 让他们吃好了,工作量再小一点,徭役也不会死人了。 黎青执写完后,想到了什么,又继续往下写。 其实他觉得修补码头意义不大,其实……不如新建一个码头。 崇城县的码头是很多年前建成的,有点小了,他时常看到有很多大船没办法停靠,只能堵在河道里。 既如此,崇城县为什么不建一个大一点的码头? 同样小了的,还有崇城县的县城。 大齐刚开的时候,崇城县县城只住了千人,可现在呢?县城住了两万多人! 县城早已拥挤不堪,连条大一点的道路都没有,很多百姓一子口人,还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