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贾琏二公子。“
贾琏早就被余时青手中的扇子勾起了兴趣,原还心疑他是个江湖骗子,现下知道是甄栩的同僚,便放下心来,笑道:“不过闲聊两句,哪里就打扰了。不知兄台何时方便借我看看那扇子,也好让小弟一饱眼福。”
余时青道:“既是霁明的朋友,兄台可随时来看。那些扇子我也是近日才得的,我又不爱扇子,正想出手呢。”
荣国公府
袭人早就想看看宝玉口中的甄家姑娘。今日,袭人从坠儿处接过伞来,借着替宝玉送东西的名义,去往黛玉院子。
在门口处,听得一片欢声笑语,袭人心中疑惑:林姑娘自定了亲以后,虽不像往常那样小性子又爱哭了,可院子向来安静,怎么这会子如此热闹?想来是因着那两位甄家姑娘了。
才进了院中,就隐约听一个女孩子柔柔道:“我并未受什么委屈,只是昨夜我读到‘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注1)不知不觉便有些睡不着来。”
另一个姑娘道:“你不知道她,她读起诗来就是个痴人。小时候看了句‘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2),便五更醒来也不梳洗,就去摘那芭蕉叶去了。恰好栩哥哥晨起读书,问她:‘怎的一大早起来就摘芭蕉叶?’ 答曰:‘要在芭蕉叶上写诗,才能写得好呢!’”
她的话还没说话,仿佛想到当日情景,止不住边说边笑起来。
她们提到的几句诗通俗易懂,袭人虽不太识字,也听了个大概。
袭人进了门,才要说话,就见黛玉边笑边揉着肚子。
旁边一个姑娘伸出手来帮她揉了揉,又继续打趣道:“我看啊,英莲要不是胆子小,没准儿她还要学古人‘怒立大鹏背’、‘散发抱素月’呢!”(注3)
黛玉听了,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来。
另一个坐着的姑娘像是耳朵发烫,小声嘟囔了句:“晴雯姐姐!”
听到她撒娇,那被唤作晴雯姐姐的姑娘才住了嘴,只看着她笑。
几个人还要继续聊,黛玉看见是袭人进来了,坐起身整理了衣裳,方才的笑意还在嘴角,向她打招呼:“袭人姐姐来了。”
又对晴雯英莲介绍道:“这是宝玉哥哥身边的袭人姐姐。”
晴雯英莲看袭人的打扮比别的丫头好些,又见黛玉待她比别个不同,知道她不是一般丫头,也都对她点头示意。
袭人瞧了瞧眼前的两个甄家姑娘,果然生得十分美貌,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容貌气度却不输府中几位小姐。
她笑道:“几位姑娘好,前几日借了林姑娘的伞,今儿宝二爷让我送来,可巧有幸见到两位姑娘。”
黛玉拉着袭人坐下说说话,又让雪雁上些茶水。
袭人道:“多谢林姑娘看重,我不过是个丫头,哪里就能和小姐们一道谈天说地,更何况还是诗词歌赋,我半点不懂的。”
黛玉笑道:“不过是说两句话,袭人姐姐从小与我一同长大的,如何就当不得了,我们作诗作词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晴雯道:“说起来作诗词,我倒想起件好笑的事。前几日哥哥还同英莲说‘既然如此爱诗,何不出本诗集?’”
她模仿起甄栩的语气:“你作词,我作曲,咱们也写一套折子戏,如今戏班演得那些,都是才子佳人的套路,甚是无趣。”
晴雯想起当日情形,又笑道:“什么无趣,我看啊,他就是技痒了,又想写乐曲,又没时间写词,这才拉着英莲一起。”
袭人听了笑道:“怎么甄家公子也同我们宝二爷一样,时常有些古怪想法。要说这主意也有趣,只是小姐们的手稿若是传出去,恐怕不好。”
黛玉心中却觉得碰上知音,也不当场反驳袭人,私下里悄悄同英莲商量起来。
皇宫
自上回薛蟠伤人之事,薛宝钗处理妥帖,便入了太后娘娘的法眼。
虽当时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