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基本上都是由一道道蜿蜒的胸墙所构成,除了要用压实的土修筑,还会在内外两侧用缠绕起来的木棒或柴捆进行加固,厚度可达2~3米,可以有效的抵御实心弹的射击。 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下,联军设置的第一道胸墙工事就如同纸糊的一样,爆炸产生的破片将一群又一群的生命卷入了钢铁风暴,而咆哮的气浪则掀起大片大片的泥土碎石和木块,混合着的血肉,不断向着周围泼洒。 别看赵新只拿出来六十门炮,对三公里外的荷兰人和万丹苏丹国联军而言,可谓惊天动地;即便是对那些曾参加过“七年战争”和“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普鲁士雇佣兵和军官来说,也是生平仅见。 某些胆子大点的士兵躲在弹坑里观察了一会,发现对面根本没有士兵进攻,而对方的炮击都打了10分钟了,还在没完没了。 防线上南北两翼的数千人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当即崩溃,前线的苏丹国军官们也迅速加入了逃亡大军,一心只想逃离这片血火地狱,完全不理会那些VOC军官的命令。 至于VOC的雇佣军们不是不敢战斗,普鲁士人挣的就是这份卖命的钱,然而这样的战斗却是他们不适应的。 没说的,赶紧撤退吧!到后方集结,摆开阵型,等待敌人的进攻。不过因为逃跑的过于仓促,不少普鲁士雇佣兵就穿了件内衣...... 好吧,这年月的战术法则就是如此。由于燧发枪那感人的发火率和射击距离,一个欧洲士兵从新兵训练到下连队,接受的只是开枪训练,而不是单兵瞄准射击训练。另外由于火药很贵,导致哪个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钱给士兵练枪法。 战列步兵所接受的一切训练都是为了压制个人的主动思考和表现,部队的火力只有在近距离射击,且朝着一大群士兵开火时才多少有点杀伤力。所以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除了在村庄和林地这类据点外,大家都不了解在平原地区如何进行散兵作战。甚至就连以散开队形作战的方式都会被人鄙夷,认为不过是部队在纪律涣散、训练匮乏时的惯常做法。 然而当VOC的联军撤退到距离前线八百米的一个村庄西部,然后在军官的马鞭下开始整队集结时,他们愕然发现敌人的炮火居然朝自己追了过来。于是在一通轰炸后,联军留下了遍地的尸体,再次开始了仓皇大撤退。直到他们一口气跑到了两公里之外,发现身后的隆隆炮声终于停了,便一屁股瘫坐在地。 此时在北海军的攻击阵地上,一发红色的信号弹升上空中,随即尖锐的哨音在甘蔗林内响起,五个营的仙台藩仆从军带着满脸兴奋,迅速冲出了甘蔗林,他们以五人为一组,摆开分散阵型,黑压压的如同潮水一般攻进了VOC联军那些残破的工事。 说起这些北海镇的仆从军,由于给他们配发的是前装步枪,所以采用的还是线列步兵战术。不过北海军所采用的,则是王远方等人在被俘沙俄军官的教学基础上,又参考了历史上拿破仑战争之后的步兵战术著作,使部队的编组和作战模式更加灵活,也更趋向散兵化阵型。 这种战术里最基础的步兵组织单位就是“伍”,每排由二十个“伍”组成,作战时不管是射击还是阵型的变化都是以此为单位。 新兵在接受队列训练时,起初要学习站立,然后是学会以慢步和快步行进。每步的步幅要保持在0.7米,慢步是每分钟75步,快步是每分钟110步。 跟后世的行军队列九十度转向不同的是,线列战术下的士兵不仅需要学习向前直行,还要学习使用斜向行进法。也就是每名士兵都要向左或向右转动45度,以直线前进一段距离后再转45度,恢复原先的朝向。 等队列训练结束之后就要接受操枪训练。单兵训练取得足够进展后,他们就要编成小队,学习如何在密集队列中装填和射击,同时习惯以伍为单位向前射击或朝左、朝右斜向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