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赖(2 / 3)

太君何至于如此?

他心中疑惑,便把这账本又向前翻了两下,细细地看了一眼,这一看就发现了缘故。他之前一直想着哪天明帝厌弃了天下,他便随着她而去,从未曾想过自己有一天要成为太君,因而从不曾留意过太君卿的例银用度这些事,而且明帝一直尊奉柳太君,他一直以为柳太君的例银不说比肩皇后,也应当是与君位一样多的。

今个儿这一看他才知道,原来柳太君以太君之尊,每月例银只有十六两。他默默地算了下,君位的例银是三十二两,柳太君只有十六两,看来朝廷规矩,太君卿也是比照致仕官员,只得半俸。这十六两加上带几位皇子公主的束脩,也不过是二十二两。听起来不算太少,而且太君卿的衣食药品,全是宫中供奉,大的花项,像保和皇子尔雅出降,太君卿们赏赐的添箱银子均由内库出纳,似乎太君卿们花销不了什么银子。

但他自己在宫里生活了这么久,知道在宫中给的用度和大的花项之外,君卿们实际上还是会有些需要自己出银子的小花项的。譬如明帝生日、皇后生日、君卿们生日,都要备办些礼物,这些礼物多辄上百两银子,少了也得十几两银子,三五两是断不能解决问题的。逢年过节天子有所赏赐、皇后有所赏赐,他们要给来人拿赏钱,这赏钱一个来人就得半两银子,两个来人那就是一两银子。

母家里头若是有人进宫请安或者有人娶夫纳侍添女生男,那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就算是母家不在意,该赏的也要赏,不然好像自己在宫里过得很不如意似的,母家面子上过不去,自己心里头也过不去。

他尚且是如此,柳太君想来更是如此。柳家在柳笙之外,还有几个女子,什么柳菲菲、柳依依、柳青青,这些人但凡有个喜事,柳太君就要破费一笔。

还有自己身边的侍儿,若是到了年纪脱役出宫,那做主子的,少不得也要赏些东西。

左算右算,这二十多两银子,不够支吾的,如此一来,柳太君因为少给了半两银子发火,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说起来是为了面子,实际上关涉着里子。

他正盘算着让安澜给柳太君再增些束脩的话,安澜却又开口了,安澜看他只顾着翻账本,猜测他是在思索事情的内因,便把本没打算讲的二公主的事讲了出来,“就算增添束脩银子的事,是本宫考虑不周,柳太君这么不肯担待,也过分了些吧?不就是二公主的事,本宫得罪了他吗?可是永乐又不是本宫生的,他为了这半两银子,就这么撅本宫的面子,也忒小心眼了吧?”

江澄只觉这事看着简单,内里却是一环套一环,他笑着问道:“这二公主的事,又是怎么一回事,臣侍这阵子只顾着忙外头的事,对这个事倒不曾留心。”

安澜越发觉得委屈,把冷清泉出宫又回宫,柳太君想要趁机扣下二公主膝下承欢,自己把乐安打发过去,才迫得柳太君放了二公主回玲珑殿的事简单讲了一遍。

江澄听了,很有些感慨,为了别人的女儿,把自己的儿子舍出去,这事听起来匪夷所思,可这是安澜做的,他便不觉得如何惊讶。安澜虽然脾气不好,也不像别的男儿那般没有底线地贤惠,但爱明帝入骨,凡事都为明帝着想,处处都为明帝考虑,内心中更是一个极为善良的人。这份善良,是他第一次见到安澜的时候,就已经发现的。

他一阵神思恍惚,想起他当初第一次见到安澜的情形。

他头一次见安澜,是在庚辰年冬天的腊月初八,算起来比见明帝还要早两三个月。当时他刚到京城,寓居在东郊柔仪观,准备参加正月里举行的科考。初八这天早上,他正在房中看书,只听观里的人嚷嚷,说是太女君来礼神散福了,要观里的所有人都去夹道跪迎。

他自然是不愿意去跪迎的,他还有书要看呢,然而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那观里的人催了两三次,他不得不最后一个出了门。

加入迎候的队伍,他很快就见到了从车子里走下来的安澜。

那一刻他同着围观的人群一起发出赞叹的声音,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