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兵计(2 / 3)

动劝敌人投降就蹙了眉,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很明显吗?

当然,明帝就在凤位上坐着,她也不便把这话说得很白,她斟酌了一下,顺着明帝的话茬强调对贼人的善后处置一定要防止其卷土重来:“如若贼人肯投降,将其巢穴焚毁,城墙拆半,财物分与我军将士,所有被其掳掠的女子,全部释放,由官府出银送其归乡,普通匪男缴了兵器遣回原籍,所有为首匪男押往南境海岛。”

明帝没有察觉到柳笙这话是有意说给董云飞听的,她就事论事地思考了一下,大为赞成,“如此一来,既可杜绝匪男卷土重来,也可以防止别的愚男生出效尤的念头。”

董云飞眉头皱得更狠了。这样的善后安排,不像是对待投降之人的,倒像是对待俘虏的,若是男子国中掌权的男儿知道他们投降后会被遣去海岛,只怕未必肯投降。但明帝和柳笙态度一致,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个安排还是饶恕了所有匪男的性命,不算是残酷的,因而他就没有再说反驳的话。毕竟他现在的身份是奉命出征的男子武将,并不是男子国与凰朝媾和的中间人。至于他和江澄派遣裴公子的事,眼下尚不知道这裴公子是否到达了男子国,也就没必要当着这么多人讲出来。

身为后宫,他这几年来深谙一点,有些话,就应该私下里告诉明帝,大庭广众之下讲,公事公办,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多半会糟糕。

武英殿里帝臣讨论出征的策略,所谈的话题和谈话的氛围完全不受柳太君拒绝教授永乐一事的影响,但麟趾殿中,却因为这件事乌云压顶。

柳太君早年极为善良,性子也偏和软,可是身为世家公子长年不受先帝待见,既比不上与先帝同心的庄毅毓圣皇后,也比不上会用姿色勾人行事妖娆的冯昭仪,心态渐渐失衡,不知从何时起,他就变得容易动怒并且不大在意别人的想法。先帝驾崩,他中年寡居,愈发寂寞孤苦,时常自怜自叹,偏偏明帝对他又极为尊奉,他的衣食用度虽然比不上历朝历代的太后,但较之别朝别代的太君卿,已经不知好了多少倍,这就让他愈发率性而为。

这也可以理解,一个人心情不佳,却又有着尊贵优越的地位,那如何还肯继续委屈自己呢?当然是想怎么着怎么着,想怎么来怎么来,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人都敢怼。

听了侍儿同福回奏圣上说知道了,柳太君也不考虑一下,明帝这话究竟是怎么个意思,就对这在场的太君卿们道:“皇帝既同意了,这事就这么着了。”

他说完话,跟没事人一样继续教导长乐和乐安弹琴。

岳太君和荆太君虽然心里头觉得不妥,但他们几个太君卿向来以柳太君的意见为主,几年下来,已经养成了习惯,此刻自然不打算为了一个四皇子同柳太君起争执。毕竟四皇子与他们几个都没什么亲戚关系,慧卿沈知柔天天病歪歪的,也算不得什么得罪不起的人儿。因而他们两个也同柳太君一样,云淡风轻地教导向辰和景辰练书法。

柳太君没有派人主动告知安澜,但安澜耳目聪灵,很快就知道了。有两个人向安澜报信,一个是皇仪宫的露儿。露儿在武英殿外伺候,见柳太君的侍儿同福进去奏禀,就有些疑惑这柳太君打发人过来是要说什么。等这同福一从殿里出来,露儿就伸手把同福扯到了一个避人的夹道中,询问同福所来为何,同福没觉得这事有什么不能说的,一点不瞒他,露儿听了之后,立刻打发了小侍儿康儿来麟趾殿告诉皇后。

另一个是荆太君身边的同庆,这同庆原本与已经被安澜提拔去大公主身边伺候的同喜一起服侍荆太君,两个关系很好,算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这同喜到了大公主身边,只觉以后前途无量,每天都欢喜得很。这同庆很羡慕同喜,同喜就跟他讲,要他想法子立些功劳,讨好皇后。

可是立功劳谈何容易,同庆所能做的无非是帮安澜盯牢这庆寿宫,只是庆寿宫里之前一直没什么事,这同庆也就一直没找到去安澜跟前表忠心的机会。此时见柳太君居然拒绝教授永乐还不告知安澜,他立刻就找了个借口,亲自跑到麟趾殿来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