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百炼金(2 / 3)

“陛下,奴才可以进来吗?”

明帝听见了,冲门外道了声“进来”,却并没有放开薛恺悦。

小莫进来后,视若无睹地走到明帝跟前,双手高举着行止簿子呈给明帝。明帝左手仍旧揽着薛恺悦,右手接过行止簿子,一目十行地扫着上面的记录。

这簿子是一月一更,记得极细,她重点看这几日的记述,这一看她方才已经消散的怒火,一下子就又升了上来。她深呼吸了下,冷声对小莫道:“把记簿子的内侍省小吏给朕宣了来。”

小莫低头道:“她人就在殿外候着,奴才这就传她进来。”

薛恺悦见状,猜测是这簿子出了差池,他连忙低头看了看明帝手中的行止簿子,这一看便明白明帝为何生气了。这簿子上十二日那一栏只记载了江澄出宫,其他后宫一无外出记录,而且也看不出来有涂改的痕迹,这是记簿子的小吏漏记了,还是安澜吩咐了小吏不准记录呢?十五日那一栏倒是记着敏君、果君、嘉君三人一同自长乐门出宫,至戌初敏君果君由景福门回宫,嘉君未归。

他头脑运转如飞,轻声劝明帝道:“陛下莫要激动,许是记事的小吏一时忘了记了,臣侍听说因为要时常出入后宫,内侍省挑了个年满六十的小吏掌管记录之事,这小吏年老了健忘也是有的,再者,也可能是皇后怕陛下知道了生些没必要的烦恼,让人交待了不要记上去,这也是皇后心疼陛下的意思。”

这两种可能都不是没有,明帝平复了下心情,心里盘算着,若是小吏漏记了,她以后就得多安排两个记簿子的人了,若是安澜吩咐了小吏,她晚上就要跟安澜说一声,让他以后不要护得这么严实。

记簿子的小吏很快被小莫带了进来,这小吏看样子得有六十好几岁了,头发花白,双目浑浊,走路也有些迟缓了,明帝见这情形暗道看来需给这小吏添几个助手。

这小吏却不知是心虚还是怕见天子,一进了殿门就跪下来给明帝行跪拜大礼:“微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明帝冲她扬了扬手中的簿子,单刀直入地问道:“怡卿十二日曾出宫一趟,簿子上怎得没记?”

那小吏哆哆嗦嗦地答道:“那天怡卿主子出门的时候,奴才就要记来着,景福门的侍卫们跟奴才说怡卿主子可能一会儿就回来了,让奴才等怡卿主子回来再记录也不迟。”

景福门的侍卫,薛恺悦回想了下,他那日和顾琼从北境回宫,就是走的景福门,顾琼赏了侍卫们一顿万家春色的酒席,看那些侍卫们殷勤的劲儿,平日里应该没少得顾琼的好处,得了人的好处,自然要替人说话的。

明帝看了这小吏一眼,继续追问:“怡卿回来了,你又为何没记?”

那小吏声音都发颤了:“怡卿主子那天很晚才回来,一回来,就让他殿里的侍儿霜儿来找奴才,说是皇上病着,怡卿主子给皇上祈福去了,怡卿主子不是个爱夸功劳的,要微臣体谅主子的心意,这一回就不必记录了。微臣本不敢答应,可那侍儿说皇上病着呢,拿这点子小事打搅了皇上静养,微臣便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微臣想着怡卿主子是常出门的,不会有什么别的事 ,又架不住那霜儿哀求,就答应了。”

明帝冷笑道:“你倒是会做好人呢,朕将记录后宫行止的重任交给你,你听侍卫们随口说两句,侍儿们随意求两声,就不予记录了。朕要你这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老妇有何用?”

那小吏重重地磕了个头道:“微臣知错了,今个儿陛下一让莫公公来拿行止簿子,微臣就知道微臣这差事当到头了,但求陛下看在微臣在内侍省当了三十多年的差,平日里还算忠心的份上,莫将微臣送交刑部审判。”

把这小吏送交刑部,对琼儿和云儿都大为不利,明帝嫌恶地一挥手:“你被朕革职了,自己去内侍省办交接。”

那小吏听了,又朝上叩了个头道:“微臣谢陛下涵容。”而后步履蹒跚地出门而去。

明帝待她走后,便冲小莫吩咐道:“派人去宣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