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北上的路线就已确定。 李彦道:“不仅是路线,那里的地形军中斥候早有考察,连行军速度都可推测。” “行军也是一门大学问,二十万人的统一行动是非常考验统帅能力的,孙子兵法有言,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按照那时看法,走上百里去争利,三军的将领都可能被敌俘虏,走五十里去争利,上将军会受挫折,走三十里去争利,才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可以赶到。” “每日三十里最合适,所以三十里又称为一舍,又有退避三舍之说,当然时代变迁,不可一概而论,以吐蕃此次,若要保证战斗力完整,每日行军应该在二十里到三十里之间。” “吐蕃出征的兵力,了然于胸。” “携带的粮草辎重,精确到车。” “行军路线和速度,足以预判。” “而我唐军的悍勇程度,本来就比吐蕃士兵强,此战又由薛将军、裴尚书、王将军各为行军总管,统帅十五万唐军以逸待劳……” “哪怕最坏的结果,吐蕃军困兽犹斗,哀兵必胜,唐军付出严重伤亡,以惨胜的结局施以全歼,吐蕃也必然亡国,如此可保边境数十年安稳,那是绝对值得的。” 小王子钦佩不已:“灭强国之战,能有这般稳妥,师父真是高瞻远瞩。” 李彦目光依旧落在地图上,眼神里蕴含着一股说不出的情绪:“这也是我大唐国力强盛,才能如此施为,有正面负责剿灭敌军的唐军,又有后方堵截退路的内卫,如此我也可以放心了。” 小王子觉得这语气有些奇怪,刚要询问,就见安神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揶揄之色:“六郎,武氏子忍不住了。” 李彦将视线收回,露出由衷的笑意:“那就送他们上路吧。” …… “二兄,既然吐蕃愿意礼敬我们,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还不如去吐蕃任职呢!” 屋子里面,武三思身边围着一圈武氏族人,之前跟他几乎翻脸相向的武延基、武攸暨等人,也都眼巴巴地看着这位周国公。 武三思却将信件立刻放到烛火上,注视着它燃为灰烬,才松了口气:“你们太糊涂了,这等罪证还不速速毁去,等着内卫来拿人么” 武氏子弟眼见他如此反应,顿时大为失望:“二兄,你难道还要过这种日子吗” 武三思环视一群兄弟,眼神里流露出恨铁不成钢。 自从随内卫上路,这群人就没停歇过。 先是好几个病倒了,纯粹是吓的。 武三思趁机劝诫他们,不要干坏事。 又有好几个病倒了,纯粹是憋的。 眼见着他们居然要受身处吐蕃的武攸宁诱惑,武三思实在受不了了:“我们曾经在岭南流放,那时的日子多么艰难,不也过来了吗你们现在就不能忍一忍么,太后马上就要掌权了,看到希望了啊!” 而武氏子弟显然是另一番想法,反正不在洛阳,武延基咬牙切齿,说话干脆也没了顾虑:“二叔,经历此事你還没醒悟吗太後根本不把我们的死活放在眼里,她就算掌权又有什么用我们的日子还是不好过啊!” 武攸暨则十分机智地道:“如果太后在大唐掌权,我们到了吐蕃,更会受他们的礼遇,太后为了脸面还会派出使节团把我们迎回去,我们就成了双方争抢的重要人物,不比现在好么” 武三思道:“你们就没想过吐蕃都要亡了现在投靠过去,不就是自取思路” 武攸暨道:“吐蕃又不是新罗,顶多吃一吃败仗,哪有那么容易灭亡当年薛仁贵还年轻,都被吐蕃打得全軍覆没,直接贬为庶民,我就不信现在多上个李元芳,连国家都亡了!” 武三思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