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而去。 药王寺在下龙口西侧的山上。 跨过河流,登山而上,行至山腰时,但见平缓处有一方光滑的平台,这是晒药台。 这里的晒药台是一天造地设的平台。 平平整整的一块石岩,无它山遮挡,日照期极长,当地人称“日出日末晒到头”。 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此晒药十万斤,用骡马经秦楚古道运至长安,治愈万千病人。 老丈人所在的药王寨,和寨前的晒药台也是由此而来,是从这边烧香拜药王恭恭敬敬“请”回去的。 药王寺附近有多处相关遗迹,皆与药王孙思邈有关。 最出名的自然是药王寺,说是寺,实际上叫药王庙更为准确。 只是这座庙宇规模大,而且古老,有着上千年历史,当地人久而久之就喊药王寺,其实与佛家无关。 在晒药台留恋片刻,陈凌觉得这东西很像他在山里采石斛的时候,在那处河谷当中,看到的石床一样的白玉色泽的巨石。 继续向前,往山顶上赶,药王寺就在山顶。 千年古庙,几经修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由于地处偏僻,又居于山顶,在近代也未曾遭到破坏,实乃一件幸事。 晒药台和药王寺一上一下,遥遥相望。 据说,以前的时候,只有山腰那座晒药台,孙思邈采了草药就在晒药台上晾晒,没有什么固定居所。 左近的下龙口村,原来有一口大铁钟,是为龙口衔钟,常常不敲自鸣,声传百里之外。 孙思邈死去的时候,这口大钟居然自己飞到了山顶。 当地人说这是药王显灵了,就在此处修建庙宇纪念这一代药王。 到了山顶的药王寺后,王素素母女两个去供奉药王的庙中上香。 陈凌就抱着儿子院子内到处晃悠。 没一会儿就从院内逛到了外边,在外边山顶的空地上还有很多卖药包、药枕,各类草药医书,乃至挂着孙思邈名头声称千古奇方治百病的。 陈凌看了看,走到一处卖画的跟前,吸引他的是一副山水画,画中的山坳处,有一拄着拐杖背着药篓的老翁,老翁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自然画的就是药王本尊孙思邈了。 上面还有两行题字:“拂去白云采药草,借来明月炼仙丹。” 画工与书法皆是不错,陈凌见猎心喜,询问价格之后就掏钱将这幅画买了下来,剩下的画也去看了一遍,但并不合他心意。 “小兄弟,我看你这面相,是个有福之人,你买了我的画,我送你一卦吧。” 画摊老板是个瘦小的老头,留着山羊胡,个头不高,目测不超过一米六。 这时用很具有装神弄鬼的语气,对陈凌说道。 “送我一卦?不要钱吗?” 陈凌卷起画轴刚说要走,听到此言,就抬头看向这老头。 “那肯定不收你钱啊,说了送你的。” 老头面色一正,用手里的一根短柄拂尘,敲了敲身后的字画,“一般我只卖字画,不给人算卦的,今天是看你面带富贵相,是有缘人。” 陈凌听了就笑,类似的话,他以前听到过的也不少,早就不信了。 但是眼下没别的事,就问道:“你这算卦是怎么算的?” 老头说道:“测字、看手相、生辰八字都行,你就是拿几幅扑克牌抽几张,我也能给你算。” 好家伙,这口气够大。 陈凌听到这话反而来了兴趣,从他的摊子旁扯来一个凳子,抱着儿子坐在上面,一手伸到跟前,说道:“那你给我看看手相。” 他本来是带着漫不经心,以及玩闹的态度的,就完全没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