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粮,大家耕地都更加有劲了,日子越来越好,教孩子们读书的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赶着九月的尾巴,文晏在府衙内开办了学府。
柑县孩童不多,左右不过十来个,她一人也管得过来。
且贫苦家的孩子当家早,个个听话得很,整日来得比文晏还早,学府一开,都靠这些孩子们催文晏起床了。
“阿晏师父,该起了,”门板被敲响,文晏拧着太阳穴,无奈起身。
柑县的孩子们未读过书,不识字,自然也不会写字,没握过笔,也未见过书。
犹记得文晏第一回拿出三字经时,他们眼里所含期待的目光,有种对知识的渴望。
十来个学生中,有过半的都是女娃子,她们初来时,大都扒着门槛不敢进来,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眨着珠子般透亮的眼睛。
文晏花了好些功夫,为她们扎好头发,洗干净脏兮兮的小脸,一个个的,看起来,才像个孩子样。
“阿晏姐姐,我以后,也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一个小女孩抬头,樱桃小嘴叭叭地说出令文晏心头一颤的话。
文晏从未想过,会有人想要成为自己,她一直觉得自己胆小如兔,走了好些弯路才勉强能像如今这般。
原来,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光亮。
文晏蹲下,与她平视,将她额前的刘海,“好呀,那你可要好好学习,每日都要背书哦,你叫什么呀?”
“我没有名字,阿婆常叫我阿宝,”她无措地抓着衣摆。
“那阿宴姐姐给你取个名字好吗,静泊,如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姐姐希望你记住今日说的话哦,”文晏弯起食指,在她小巧的鼻尖轻轻一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