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于经验之外。 换句话说,许多你认为大多数道理,若是抛开具体例子而谈,都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 用方才黄履的话来说,直接谈论道理,这就是形而上学,也是宋朝儒生或是后来理学的弊病。 章越这一番话将刘奉先彻底镇住了,他父亲刘敞就是经学大师,他从未认为天下有第二个人能在经学上的建树能超过他的父亲。 但章越一席话下,顿时如给他开了一个新天地般。 当下四人就在章越的斋舍里聊天,一时聊得尽兴居然将韩愈的文章放在一旁。 第二日论试,章越此番心境已有不同。 范仲淹庆历新政时,就科举进行改革,将策为第一场,论为第二场,诗赋为第三场,其用意拔高策论的地位,让朝廷从诗赋取士转为策论取士。 选择更具有政治才能的读书人,而非原先的文采取士。 范仲淹新政失败了,科举改革自也失败了,朝廷又从策论取士恢复为诗赋取士。 嘉祐二年,范仲淹的铁杆欧阳修兴起复古文风,从而使策论的地位又得到提高。 不过科举实行是每场淘汰制,如果诗赋不能入考官之眼,那么后面策论发挥再好也是无用。 故而章越,黄履他们太学生们都约定好了,考完不讲诗赋,否则影响了下一场考论试的心态。 到了考场里,考题发下来,章越一看,嘿,居然这般凑巧。 题目居然是《文所以载道论》。 这句话出自周敦颐所写的《通书》,原文是‘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文章还是要表达思想的,这卖弄词藻如同车饰打扮再好,但人不坐在上面又有何用? 没料到,居然在省试里考到了周敦颐的话,因为人家还活着呢,并没有作古。 宋人笔记里记载,王安石年少很佩服周敦颐,曾三度要拜入周敦颐门下但都吃了闭门羹。 王安石大怒说没有你周敦颐,我就学不了六经了吗? 周敦颐听后很惋惜,他说他三次拒绝王安石并不是其它原因,是因为对方太自负,要稍挫他的锐气,结果王安石负气走了。 还有一次是嘉祐五年时,周敦颐上京,正好与王安石见了一面。 王安石这是已是天下公认的‘通儒’,与周敦颐谈了一天,王安石回去后反复琢磨周敦颐与自己说的话,以至于废寝忘食。 也就是说在经学上,谁也不服的王安石对周敦颐是服气的。 如今周敦颐之言居然出现在省试题目上,在这里章越不由感慨一句,这个时代真是人才辈出啊。 难怪有人道‘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 至于这‘文所以载道论’,正好对应了章越之前与黄履,韩忠彦的谈话。 但宋儒沉迷于道,空谈大道理,而至于忽视实践与经验得出的道理,这当然是错的。好比一个你认为的道理,要用无数句话去解释他,那么这个道理倒不如不讲。 至于文如何载道? 当然是要将道理放在文章中去讲。 写到这里,章越将文风一转。 做文章好比人撑船,若是搁浅就已经搁浅了,无论人如何撑船,都撑不动。故而必须去源头决开,放得那水来,如此船无大小,无不浮矣。 撑船就是文字技巧,源头活水是什么? 是文者平日的存养穷理,见识眼光和境界愿景,功夫到了就不必在意撑船的手段了。 章越不知自己昨日那一番话对于韩忠彦,刘奉先,黄履也是深有启发。他们就着文以载道这个大题目,也写下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