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上京事宜。 下面就是离别之事。 要知道庆历新政前,国子监只是游寓之所,听讲者不过一二十人。很多学生除了上京外,只是将太学视为‘传舍(旅店)’。 但范仲淹变法,将国子生,太学生校舍分离,分开管理。 国子生就是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两百人为额,这些人朝廷实在是管不动,也就由着你们吧。 但是太学生是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各州寒俊,一开始也是两百人为额,如今一直扩至九百人。 范仲淹请了胡瑗,孙复,石介为师,对太学生严加考核,令太学学风一新,不许再如从前那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此当然对朝廷选拔人才而言是好事,但真的是苦了太学生。 家住京师的还好,比如历史上赵明诚和李清照。 赵明诚当时为太学生时平日都住校,但到了朔望日时就可以回家,赵明诚去当铺将东西当了换来钱财给李清照各种买买买,二人喜欢金石藏书字画就去相国寺市场淘来,放在家中展玩。 但对于章越,郭林这样外地学生来说,就没办法回家了。此番上京少则两年,多则不知多少年。 外地寒俊太学生累试不第,最后病死在太学不知多少。 章越先去县学找了胡学正,他持州学公据至县学,胡学正见了立即给他开具了凭票。 办完正事,胡学正欣慰道:“不过一年即由州里举至太学,虽说是经生,但也是难能可贵。” “三郎孑然一人上京否?”胡学正问道。 章越道:“确实如此。” “那京中可有亲戚?” 章越道:“我出自寒族,与宗家许久没有往来,就算上京怕也不会往来。不过合适时候,会上门投个帖子……” 胡学正失笑道:“我差点忘了,你连本宗族学都入不了。” 胡学正踱步道:“不过你既进京,不妨投贴一二,好歹也算照应的。” 章越听了一头雾水,这话也应该是章友直交待我吧。 胡学正顿了顿道:“我记得你亲二哥此刻就在京师。” 章越一愣道:“是……可是……” 胡学正笑道:“这是你的家事,我本不该过问,但前县令古灵先生曾两度托人携信与我过问你的近况。他说是受人之托,我也不知是受何人之托,你以为呢?” 古灵先生即如今判祠部事陈襄。他任浦城县令时,章惇是他的得意门生,胡学正当时是县学助教。 章越心想,到底是不是二哥问的已不重要,就算真是他亲自询问,如今章越已是过了需要他关怀的时候。当初他逃婚时,赵押司将自己一家逼得那般境地,在一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不声不响地走了,如今说这些又有何用? 何况也可能是陈襄实在看不过去了,自己写信问的。 情绪一阵波动,章越道:“学正见谅,学生方才一时出神。” 胡学正笑道:“我省得。” 章越道:“学生如今一心只想上京,其余之事不想过问。” 胡学正点了点头,但神色有些失望。 胡学正笑道:“这是你们家事,我也不好多说但你与二郎都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章越闻言欲言又止。 “二哥可有来信问询先生么?” 胡学正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章越苦笑一声,岂有自己不问,而让老师代问的道理。 章越转而道:“那么学生此番进京,先生可有信让学生捎带的。” 胡学正道:“确有一封信是给陈令君的。” 章越道:“学生愿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