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选?”
大臣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仍旧选择缄默不语。
谢彦拍了一下书案,恼火道:“哎呀!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我,不是,朕现在命令你们,说!”
三位辅政大臣中,尚书令陶隐给裴煦使了一个眼色。
裴煦对上他的目光,读懂了涵义,这是让他打配合,静默片刻后微不可查地点点头。
加上裴煦,这里面就有差不多一半的人站在他的阵营,他们的胜算也就更大。陶隐顿觉有胜算,心下一横,拱手朝谢彦道:“微臣认为,继承大统者,立嫡立长,最好是后宫正主所出,一来符合礼制,二来也有利于将来后宫□□。因此,微臣建议,立十皇子谢延为储君最宜。”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众臣议论。
“谢延?他才五岁,如何继承大统?”
陶隐一出,和他一同阵营的几位大臣也依次出面,支持陶隐的意见。
“臣认为陶大人言之有理……”
“臣亦认为……”
谢彦眯起眼,“其他大臣呢?”
这时,与陶隐时常意见相左的左相宋鸿信站出来,“陛下,微臣认为承继大统者,应外能御敌,内能理政,修行仁义,恩威并施,因此,陛下您不必再另寻储君,您继续承继即可。”
不少大臣也表示附议。
有的大臣把握不住谢彦的态度,即使心里不是这样想的,但依然表示同意。
裴煦在一旁静默不动,宋鸿信这番话属实过誉了,谢彦是有仁义之心不,但头脑简单,思虑不周,很多大事上的决策都依赖辅政大臣,而他也并不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读书理政的人,而是偏好马上弄抢,山林狩猎。打仗还行,政务则实属勉强。这些辅政大臣们都看在眼里,实在称不上一个合格的明君。
“行了行了!你们就别把我掺和进去了!我说过,我只是暂代理政,皇帝,我是绝不会做的。就算你们逼我,也不行。”谢彦坚决地摆了摆手。
除了二皇子和十皇子,也有大臣建议起用九皇子谢苑的,只是人数不多,很快便湮没在议论声中。
听着下方各派人士的争论,谢彦觉得头都大了。他看了一圈底下的人。
“裴煦,你来说说。”
随之,众人纷纷看向裴煦,陶隐蹙着眉头,也是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裴煦面试淡然,拂着官袍迈至前方,“禀告陛下。臣以为陶公之言有理,十皇子乃当今皇后正宫所出,理应根据礼制,承继大统。年龄虽小,但只要在他十六之前,延用内阁首辅制,由辅政大臣襄助理政,正如当下的情态,依然可以□□大楚江山。”
听到这里,陶隐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若是如此,微臣有个建议,那就是尚书令陶公需得降为尚书,退出内阁辅政之位。”
陶隐猛地抬头看向裴煦,眼光带着狠戾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