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贵子(2 / 3)

,终究也没说出什么话。

于是刚穿越过来的杜长兰,在他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以十五之龄,喜提一个三岁儿子。

其他人都走了,杜家人这才发现院里东南角的杜长兰醒了,杜老爹看着小儿子茫然懵懂的脸,怒上心头。

“混账!”

杜长兰骤闻暴喝,一昂首,迎面而来一个大逼兜,他瞳孔一缩,身体比脑子反应更快,侧身一滚顺利躲开了。

杜老爹挥了个空,身体失衡摔在地上,跟刚爬起来的杜长兰大眼瞪小眼。

杜老爹愤怒捶地:“反了反了,老子今天不收拾你,就不是你杜长兰的爹!!”

杜家再次陷入混乱,次日杜家男丁在村子后山的半山腰选了一块地,将妇人的尸首下葬,从小孩儿口中,杜家人得知妇人姓孟,于是立了一块木碑。

小孩儿在墓前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后在一圈杜家人里,精准奔向人群边缘玩狗尾巴草的杜长兰。

娘生前叮嘱过他,让他一定要抱紧杜长兰的腿,绝对不要松开。

周围倏地一静,小孩儿仰着小脸,眼神坚定,杜长兰低着头,眼神比小孩儿更坚定。

“松开。”杜长兰道。

小孩儿望着他,嘴巴一瘪,哭喊:“爹——”

杜老爹头又开始疼了,眼见杜老爹眼神不善,杜长兰捞起便宜儿子就跑,眨眼间已经下了山。

杜大郎嘴角抽抽,小弟也只有在逃他们爹打的时候蹿这么快了。

然而让杜家人意外的是,杜长兰带着便宜儿子穿过村子,却没有回家,而是径直跑去了镇上。

一夜时间,足够杜长兰了解事情缘由,这个朝代是历史上没有出现的大承朝,距开国已经换了两任皇帝,今上是第三任,整个国家的运行驱向平稳,百姓安平度日。

而他所在的村子名为奉山村,地势平坦,背后靠山,少有天灾发生。

勤快些的人家,一年四季靠地里收成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而原主能知道这些,是因为杜老爹见小儿子机灵,前两年将人送去学堂增长见闻。

原主通了字,从同窗那里借阅了几本话本,很是喜欢本子里的美艳妇人俏书生。于是当原主在镇外发现孟氏母子时,被美色所迷,就将这对孤儿寡母偷偷带回家。

眼看四下的路越来越熟悉,明显是去镇上,杜长兰腋下的小儿挣扎起来,恳求道:“爹,不要丢了我,爹。”

杜长兰夹了一路也有些手酸,把小孩儿搂怀里,捏了一把小脸蛋:“谁说要丢了你。我去镇上找营生。”

杜家在村子里有23亩地,15亩水田,8亩旱田,在乡下听起来很多,但是算一算杜家的人数,人均就很少了。

杜老爹排行第二,共有四个兄弟,不过早年间老大和老四病逝了。

所以杜家的家产一分为二,杜老爹和他三弟一人一半。

不同于杜老爹他三弟家的人丁单薄,杜老爹成婚后,儿女一个一个往外蹦,共三儿两女,都健健康康养大。

小儿子杜长兰乃是杜老爹而立之年得来,小儿子与大儿子足差了12岁。私心来说,杜老爹确实偏疼小儿子。

如今杜大郎和妻子育有两子一女,杜二郎和妻子也有一子一女。杜长兰未成婚先有一个便宜儿子。杜家两个女儿出嫁了,在时下算是婆家的人。

所以杜家人口加起来13口人,这都是要记人头税的。古代不发达,任何工程都需要人力操作,所以对户籍管制极严,每年按照户籍征收民夫服徭役。

杜老爹对衙役说小孩儿是杜长兰儿子,不是随口哄人,而是正经记在杜长兰名下。

杜老爹的三弟那边两代单传,倒是想多一个孙子,奈何亲孙子体弱,需要仔细养着,自家都顾不过来,哪里愿意养外人的孩子。

这么一看,杜老爹真是善良了。

杜长兰一边肯定便宜爹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