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邓尚书是真不知道么?觉得不可能啊,那会儿是适婚年纪,且是自己先生问媒的,最后这事不了了之,他能不打听打听?” 读书人年少气盛,自己虽贫寒却也是秀才,愿意娶丫鬟,最终这事也没成,定会问个明白吧? 所以,邓大人应该是知道那个丫鬟是嫌弃了他。 锦书看着紫衣,莫名就有一种欣慰的感觉。 这丫头开始动脑子了。 武夫动脑子,不得了。 她笑盈盈地道:“去把郭先生请来。” 紫衣眸子一亮,看样子有故事看了。 郭先生去了小书房见王妃,一听王妃说了某位二品大员与丫鬟的往事,他心里就有数了。 他笑着拱手道:“王妃明日请看小报。” 锦书道:“除了此事,咱们这边的小动作可以相对多一些,最好是叫人瞧得眼花缭乱,胡乱猜测。” 郭先生知道王妃是要转移那些盯着畅庆园的视线,道:“明白。” 锦书觉得与两位先生说话,实在省事,不需要解释,他们便知道怎么做。 而且,做得十分周全。 作为主母,她关心了一二句,“身体都好了么?” 郭先生眸色一暖,“不碍事了,王妃有心。” “腿脚注意些莫要受寒,如今还算不得大热天气。” “是!” 郭先生拱手出去,瞧着外头的晴天太阳,要不,年俸降点? 但算了,王妃不重视钱财,降年俸高兴的是敏先生,不是王妃。 翌日,小报又一次卖爆了。 郭先生以第一人称,写出当年他还是秀才时,学院先生为他说一门亲事,是一名世家里头的丫鬟。 结果,丫鬟嫌弃他贫寒,没靠山,难有前途,拒绝了,还说了一些比较难听的话。 他当年大受打击,差点一蹶不振。 后来经恩师保媒,娶了如今的妻子,妻子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贤良淑德。 娶妻之后,他科举得胜进了仕途,且一路青云至上,后来已经是朝廷要员。 再回头看当年的事,他感叹,谢谢当日丫鬟不嫁之恩。 这个故事之所以会爆,有四大要素。 第一个,第一人称写,代入感强烈。 第二个,书生与丫鬟,一般来说是书生负了丫鬟,这里刚好相反。 第三个,与朝廷官员有关,这就引致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谁呢?讨论度一旦升高,热度就止不住的。 第四个,大家都会代入丫鬟的角色,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当日的有眼无珠? 纵然故事的后面写着本故事虚构,但都架不住吃瓜群众熊熊烈火似的好奇心。 邓大人的事,当年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至于原先是秀才,之后是朝廷大员,从燕国开国以来,不知道凡几。 因为郭先生并未有写时间,因此猜测的范围就实在太广泛了。 邓夫人自然也看到了小报登的这个故事。 她没办法不留意,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当日就是被一个丫鬟瞧不上。 所以,她看完之后就已经对号入座。 邓兴中午回来陪夫人用膳,邓夫人便取出小报给他看。 邓兴看完之后,放在了一旁,笑着说:“说我呢。” “不生气?” 邓兴摇摇头,“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