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两,闻人升拿出了5万两在巡抚标营中练了500人马。 相当于一人一年消耗100两银子。 这年头像样的薪水就是2两银子一个月。 实发实饷,就能胜过大部分队伍了。 然后是菜食银、铠甲、兵器、马匹、草料、豆、鸡蛋、马镫…… 等等杂项加起来,一年就要再消耗50到80两。 当然可以缩减,同样战斗力也会缩减。 闻人升当然不会那样干。 现在这样寄人篱下,不是长久之计。 国人讲究名正言顺。 名不正,士兵作战就会心存疑虑,心存疑虑就容易士气动摇。 不过他已经有了办法,那就是去海上练兵。 海外有诸多岛屿,在海外找上一处岛屿,大加练兵。 而海上的套路,就不是大明这样的官府背景了。 而是红蝈蝈的刀枪拼杀,海上丛林。 海上拼杀,要快船利炮。 近海称王是大量火船+桨帆船,以人多冲撞之法获胜。 即便是红毛人都败给了郑家的船队。 而他可以复制这一手。 但是郑家控制不了远洋。 因为郑芝龙到底没有大格局,只是一个海盗+海商的心胸。 当然后来也是老迈了。 他明明有大量资金,富裕极盛,却没有系统学习西洋人的造船之法。 不过在近海领域,靠着火船和火药战术,仍然是郑家一家独大,几次击败红毛人,都是大胜,迫使红毛人选择退让,达成稳定贸易合作。 从此双方达成平衡。 一方靠官方背景形成陆上供货渠道,一方主导外洋贸易。 双方互相平衡,互不干扰彼此的航线。 郑家垄断去日本、南洋的近程航线,在东亚和东南亚称霸,是艘船就要来缴纳平安状,一面令旗,大船就要三千两。 但红毛人仍然能够垄断去欧洲的远洋航线,仍然能够占据着南洋诸多岛屿。 这也让郑家不能插手东南诸多岛屿,郑森上位,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奈何英年早逝,39岁,又说是38岁就死了。 而北面只有几个海岛,一个大员岛是最大的,如何与满清占据了整个腹地相抗? 原本能够破局的郑家,因为郑芝龙的短视,失去战略纵深,彻底沉.沦,战略上就失败了。 如果他们能够大力发展远洋造船,不惜代价与红毛人拼斗,而不是将眼光仅仅放在海商赚钱上,那将能赢得半个天下。 当然这也是必然的。 封建统治下形成的人才,能达到郑家这一步,就算是天花板了。 至少给人看到希望。 而且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东南诸多虽然有不少明人定居,但总数还是少,而且被西牙红毛杀戮极惨,发展不起来。 导致郑家一直没有将眼光投降东南诸多岛屿,也没有将其定为根基。 毕竟只是一家,不是一国。 而闻人升也知道,郑家最有利的生意,就是从江南收集生丝货物,铁器,然后卖到岛国。 再从岛国买来含铜的银子,回来提炼,再多得一成利润。 一来一往,就是几倍利润。 至少两倍以上。 而且这条航线,大半可以靠岸行驶,远洋路线很少,算是极为安全成熟。 从建福海岸向东北航行,经由大员金门、基隆山,之后顺琉球群岛沿岸海域北上,就能抵达岛国屋久岛。 这条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