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我们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皇甫嵩,但我们可以培养三个人来拼成一个皇甫嵩。” “将事权、财权、练兵、调兵之权,分散开来,如此除非三人同时作乱,否则就不可能造反。” 闻人升点点头。 在秦制社会中,朝廷上的失败者除了死亡(或终身软禁)很难有别的归宿。 他要改变这一点。 才能让参与者放弃使用武力去参与角逐的动力。 就像曹爽,就是相信了司马懿的洛水誓言,会给他富家公的待遇,然后放弃武力对抗。 结果是司马懿不当人子,直接背弃誓言,杀死曹爽一族。 因此做保的几个重臣,纷纷羞愧到自杀。 司马懿之大恶,流毒到后来,以至于朝廷之争,个个都要拼个你死我活。 这也是养蛊之地的害处:没地方去,只能在一个瓶子里厮杀,你死了,我才最安心。 流放到外面就没这么多遭心事了。 “如此一来,那效率会低的可怕,每次行军打仗都要索取粮草,和后勤、人事扯皮,不适合这个乱世啊。”荀谌摇头道。 闻人升也笑了笑。 他们说的都很好,唯独忘记了一点。 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启民智,让士兵也有文化,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斗。 这样的话,当乱臣贼子为了谋取君位时,即便他拉拢住了再多心腹,最核心最广大的底层士兵们不相信他的话,不愿意动手,他也难以成功。 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为什么封建社会有兵权者造反多,现代就少很多了? 因为封建社会大头兵就是谁给饭吃就听谁的,很多人打到皇城了,才知道是要去造反,然后被吓一跳。 但来都来了,那只能造反下去。 现代不一样,是个士兵都有文化,能知道目前大的局面。 虽然他们不可能明白太多战略战术,但好歹知道不能干涉选君之事。 从上到下建立了共同意识概念,任何事就好做了。 ………… 与此同时。 劝说皇甫嵩失败的卢植,坐着牛车,带着弟子离开军中。 其实他本来是因为攻打黄巾时,得罪宦官而被下狱的,只是因为闻人升异军突起,他没有了这一遭遇,但也失去了兵权,贬为庶民。 还有一件事情他没有对皇甫嵩说,那就是他其实也觉得:太行山人那一套有可能解决大汉真正的问题。 皇甫嵩和他的交情是极好的,或者说皇甫嵩为人很正直,平定冀州黄巾后,就说功劳全是他之前打下的。 这可是军功啊,别人抢都来不及,皇甫嵩直接让了出去。 这才让历史上的卢植得以官复原职。 皇甫嵩真要派兵去打的话,他觉得对方还不一定能打得赢。 他想了想,没有返回乡里,而是向太行山走去。 知彼知己。 要先知彼,才能有所针对。 他只是从商人、士子的口中得知,太行山人主张:“君要民来择”。 这分明就是造反。 当然汉末想要换皇帝的士族和豪强数不胜数。 以前就有霍光。 后来又有董卓、袁绍。 这都是明晃晃的。 相比之下,太行山人的话,不过是更进一层。 “只是如何保证能选出贤明之君?只靠一个贤明之君就能解决事情吗?” 想到这里之后,四十多岁的卢植带着对大汉的满腔忠诚,还有忧愁,来到了太行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