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一路快马加鞭,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便回到了李府。到了大门口两人立刻翻身下马,径直走进大门,迅速穿过一条走廊,疾步走进了李渊的书房,对着坐在首位的李渊躬身行礼道:“孩儿拜见父亲!” 李渊装作漫不经心地瞥了二人一眼,淡淡说道:“起来吧!” “孩儿谢过父亲!” 两人又躬身行了一礼,旋即缓缓起身恭敬地侍立在李渊的两侧。 李渊淡淡地看了一眼李世民,呵呵笑道:“二郎今天是去哪了,你大哥可是找了你很久啊?” 李世民慌忙回话道:“回父亲,孩儿是去城外看看募兵情况!” “情况如何?” “回父亲,前来投军的人络绎不绝,光今日一天就招收了近两千人!” 坐在左侧边的那个留着三寸短胡须的文士闻言顿时哈哈笑道:“恭喜叔德兄啊,看来太原民心可用,大事可济啊!” 坐在右手边的那名文士却沉声说道:“裴宫监,你不要只看到乐观的一面,叔德兄毕竟在太原为官十几年了,能有这样的民意也在预料之中,咱们做事的眼界还是该看开些!” 这二人正是历史上李渊起兵时的左膀右臂,左边这位乃是李渊至交好友晋阳宫监裴寂,而右边这人乃是晋阳令刘文静。 裴寂听到刘文静的话,顿时拉长了脸,不满地说道:“刘先生,叔德兄仁厚之名天下皆知,何止太原一地,我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如何又成了目光短浅之辈?” 刘文静微微一笑,“叔德兄仁厚之名自是天下皆知,可普天之下有这仁厚之名者又何止叔德兄一人,在我看来,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老百姓前来参军,不单单是冲着叔德兄的忠厚之名,更因为叔德兄的武略!” “武略?” 刘文静点了点头说道:“太原城的老百姓之所以这么积极响应叔德兄的征兵,叔德兄的仁厚之名自是一方面,但若叔德兄没有这几年灭毋端儿、斩刘迦论的战功,老百姓怎么敢加入你的军队呢?“ “刘先生所言极是!”原本在一旁侍立的李世民大声说道,“老百姓都是务实的,父亲近年来连战连捷,老百姓觉得跟着父亲才有前途,所以才会如此积极地响应!诸位叔父不妨试想一下,薛道衡、虞世南在士林口碑极好,若是他们来此募兵,又会有几人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