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呀。”程小棠点头,强调道:“不知道从哪里长出来的,收成就比我种的地瓜还好呢。” 萧崇眼前一亮,“竟然比地瓜还好养活?” “二牛老弟,你给我们说说看。” “养活是好养活。”程二牛自上次酒后吐真言后,变得健谈了不少,“就是不知道这南方的土豆子,怕不怕冷。” “地瓜要是在我们老家能有这里的收成,大伙儿也不至于老挨饿。” 地瓜是北方的叫法。 因为来自番邦,钱塘县一带习惯称之为红薯或者番薯。 红薯对田地的肥力要求不高,耐旱又容易移栽,在南方属于一种易于保收的粗粮作物。 不过南方人更爱吃大米,红薯又不好存放,因此平时鲜有人拿红薯当主食吃的。只有在旱灾的时候,红薯才会成为农民们的救命粮。 也正因如此,高产抗旱却不抗冻的红薯,将南北底层农民的生活差距进一步拉大。 根据程二牛多年种地的经验,在天气寒冷的老家榆林村,地瓜苗很容易冻死。 前几年北方刚开始大旱时,也有许多人千里迢迢地求来地瓜苗,试着取代小麦,谋求一线活路。 却在天气陡然变冷后,白辛苦一场。 听完程二牛的话,萧崇激荡的情绪逐渐回落,他也见过被霜打烂在地里的地瓜苗。 踏炎军驻扎的边境,一年中寒冷的日子比榆林村所在的永州还要久。 土豆要是不抗冻,再好养活都白搭。 新晋种地高手程小棠,对此充满信心,“土豆这么好吃,肯定很抗冻的!” 在她的印象中,有一个与熊搏斗的战斗民族,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主食之一就是土豆。 由此可以推断出,土豆不怕冷。 因为好吃,所以抗冻。这般天真的想法,大人们只当是小孩子的美好愿望。 萧昀舒却很自然地接受了,含笑道:“可以一试。” “昀舒哥哥最棒啦!” 程小棠顿时眉开眼笑,萧昀舒说要试,就不用担心人手和资源问题了。 土豆苗适应力再强,也不是随便往地里一埋,就能高产的。 她这次种下去的土豆,一个就有半斤重,长出来却缩水了一大半。 从投入收获比来说,其实是亏了的。 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程小棠只有一些模糊的猜测,也无法跟人讨论。毕竟大家都把土豆当做是野生的,长得小也理所当然。 然而再多的计划,也无法改变第二天要上学。 幸好夏末秋初的日头还很长,学堂放学后,有足够的时间让程小棠上山找萧昀舒一起挖土豆。 “这也太小了。”萧崇用两根手指捏住鸽子蛋大小的土豆,哭笑不得,“还不够塞牙缝的。” 李庄头从未见过土豆,仔细琢磨半天,“老爷,这株苗可能还没成熟。” 那么高的苗底下就这点能吃的,难怪以前没人注意到。 应寒种了大半年地,也有自己的想法,“咱们这片山的地力太差了,野草都比棠宝的隆平山上长得慢,土豆小一些也正常。” “都是天生地养,成熟的时间应该差不多。” 这座山是她按照北境的荒地挑选的,除了雨水丰富些,土壤几乎是一样的贫瘠。 开垦出来的薄田放在钱塘县,根本没人愿意花精力种。 土豆好歹还长出了点,之前那些播下去的粮食种子,大半都白白浪费了。 鲁方最近在闭关研究水转大纺车,罗离接替了种地的
第253章 画饼,她是专业的(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