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默片进步到有声电影时代。 现在南部非洲电影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尼亚萨兰》的出现将世界电影引入彩色时代。 这真的让人很无力,就向历尽千辛万苦自以为已经登上顶峰的登山人,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才在半山腰,远处还有无数高峰。 “我有两个朋友去了星城,或许我可以给她们发个电报,问问她们在星城的状况。”葛丽泰现在还没有改名,星城是这个时空所有电影人心中的圣地。 葛丽泰在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之后改名嘉宝。 “先看电影吧,没准你的朋友也参与了《尼亚萨兰》的拍摄——”斯蒂尔不抱太大希望,他确实很有才华,葛丽泰也确实很漂亮,可是在群星闪耀的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才华和美貌。 当然了,如果是漂亮到让人一眼难忘的程度,那么也会成为稀缺资源。 葛丽泰就是这样的稀缺资源,所以斯蒂尔才在接到好友邀请的时候,坚决带上葛丽泰。 南部非洲电影的商业元素很多,在电影开幕之前,还要放一些贴片广告,这些广告是电影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有些电影,凭借贴片广告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尼亚萨兰》是大制作,又是全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贴片广告卖出了前所未有的天价,第一个广告属于华盛顿汽车,第二个广告是罗德西亚公司生产的罐头,第三个广告是尼亚萨兰保险。 单单是这些贴片广告,就已经很让斯蒂尔和葛丽泰惊讶了。 和其他公司那种程式化刻板呆滞的广告不同,《尼亚萨兰》正片开始之前的三个广告,内容活泼,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也同样使用了彩色胶片。 灯光暗下来之后,第一个广告刚放完,斯蒂尔就已经陷入呆滞状态。 尼亚萨兰的导演们多洞悉人性的,汽车广告的最佳搭配那肯定是身材火爆面容姣好的车模了,这个时代还没有车模这个概念呢,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香车美女”这种意境的理解,当娇艳如花的车模驾驶着银色的华盛顿汽车从银幕上疾驰而过时,扬起的尘土居然变幻成华盛顿汽车的车标。 这肯定不是巧合,可是斯蒂尔想破了脑袋,都不知道导演是怎么做到的。 “上帝,真被你说中了——”葛丽泰同样表情呆滞,刚才架势华盛顿汽车的女孩,就是葛丽泰的朋友。 贴片广告放完,正片正式开始。 当沐浴在晨光中的落日大道出现在银幕上时,影院里顿时响起齐刷刷惊讶的“哇”。 其他人“哇”的是银幕上先进发达的洛城,斯蒂尔“哇”的是和黑白胶片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葛丽泰形象尽毁,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饮料洒了一地都不自知。 顺便说一句,葛丽泰喝得饮料是蝌蝌啃蜡,生产这种饮料的企业几年前就已经被南部非洲资本收购,不过蝌蝌啃蜡这种饮料却没能进入南部非洲,因为南部非洲食品管理局认为蝌蝌啃蜡这种饮料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一定影响。 南部非洲本地最畅销的饮料是果汁和凉茶。 星城的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上已经非常成熟,在这个好莱坞还在谷仓里拍电影的时代,星城的导演在拍摄外景镜头时,已经开始使用飞机航拍。 所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就很宏大了,当一队队远征军士兵登上轮船准备开赴欧洲时,斯蒂尔暗自盘算这样的一个镜头要花多少钱。 这么多群众演员,一人一天就算只要一美元,累积起来也是天文数字。 可是在《尼亚萨兰》这部电影里,这个镜头仅仅区区十几秒而已。 和宏大场面相对应的,是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 当男主角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