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她只来得及点开,粗略地看一眼,是关经理通知她面试通过了。她还来不及高兴,被辅导员赵老师一点名,就赶快站了起来。这下本来就紧张的她已经无法控制地手抖了。
苏慧好像还没发现她紧张得很,大声说,“婷婷口语可好了,我听过的,不比王玉瑶差。”“大家好,我叫沈婷婷,来自江城…”虽然她极力克制,声音还是不由自主地带了颤抖。
她干咳一声,试图调整节奏。让自己的精神集中在要说的话上,而不是同学们怎么看她。她讲了自己家乡江城的大草莓和又菜又爱玩的羽毛球。同学们都友好地适时发出笑声,她慢慢平复了心情。
英语只是简单的意译,也很顺利,因为大家前面都听过了,并不影响表达。在用德语说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来之前的暑假,学了一点德语皮毛,还不能流利表达,我试一下。”
好在她学德语的时候,已经掌握二语习得方法了,用的是听说法。所以她在说的时候,可以轻松套用自己曾背过的句子。这部分都不算是意译了,几乎是泛译了。
如果在场同学不是本身就懂中文的话,估计很难捕捉到她中文的笑点。这大概跟有时候看外国剧,会捕捉不到笑点,完全不知道剧中人物在哈哈什么一样。虽然她很努力地学外语,但没在那个语境下真实生活过,很难讲出那么原汁原味的笑话。
等她讲完了,赵老师也很满意,毕竟还没开始学习,两位同学都已经能够进行会话了。自然就把目光落在了和她俩一个寝室的苏慧身上。苏慧紧张极了,从站起来就一直拿手卷自己的T恤边。“我不会德语…”
赵老师赶紧鼓励,“没关系,还没学习,不会是正常的,主要是让大家认识你,多说一点,印象会更深刻。”
于是她又听到了几乎跟昨天面试的时候,完全一模一样的一段话。大概是她们前两位的发言给了苏慧太大的压力,她表现得甚至不如面试的时候。重复、磕巴、各种语病,甚至会毫无缘由自顾自尴尬地笑起来…
可以说汉语非母语的人是绝对听不明白,她要说什么的。好在同学们都是母语者,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听者补全她表达不清的信息,勉强听个大概。她注意到赵老师已经下意识侧过耳朵了,显然信息抓取也非常吃力。
苏慧一说完,也知道自己表现得不好,脸涨得通红,都快哭出来了。赵老师还带领大家,给了苏慧掌声鼓励。这之后,同学们就放开多了,有了苏慧这个正常水平的铺垫,大家都没那么害怕了,循序完成了介绍。
沈婷婷发现,这跟她最初预想的一样。来自大城市的同学,普遍口语更好一些,会德语的可能性更大。甚至几个本地的,表现得和王玉瑶差不多。这可不是他们学校生源差,要知道2005年江城才刚普及Mp3电子音频不久。
这之前不管是追星听歌的,还是练口语的,都得用录音机。甚至那种便携式复读机也不是家家都有的,而且主要的音频载体是磁带。那种家境特别好的,可能用过CD机,她的那个还是表妹王胜男不要了,淘汰给她的。
正版意识更是没有,能翻录已经是真爱粉了。她小学毕业全市会考拿了第一,她爸奖励了她一盘《千年等一回》的原声磁带。花了几十块,被她妈想起来就好一顿心疼。
她们高中已经是市重点,最好的高中了,也是没有语音室的,更别说单独的听力课和外教了。平时上课要么放录音机朗读的,要么是老师读的,所以若是没有其他学习途径的学生,口音不地道带有方言腔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使是考试,也是直接大喇叭公放的,这跟现在的学生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时代。
而且从同学们的穿着打扮上也能判断家境,像她一样素颜来上课的是大多数。也有四五个女生画着精致妆容,穿着纱质公主裙和高跟鞋。那个水平一看就是多年练出来的,不是临时抱佛脚。饶是她这个重生者都挑不出毛病。
等大家都介绍完了,正好大课间,领书的两个男生也回来了。全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