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欲望的原因,一定是钱不够。”
.
“训练兵的情况不算好。夜太深无法统计准确数据,但估计有三成甚至更多的人死伤或失踪了。靠处决逃兵和巡查队,才勉强维持着战线没完全崩溃。”
.
“是谁下的命令?”
.
伊莎贝拉看向欧若拉。当然不是欧若拉下的命令,只能是她带的那个小尾巴。所以埃尔文有些失望,他希望是训练兵中有有才干的士兵自己站出来进行组织来对敌。
.
“敌人的损失情况呢?”
.
“很少。典明尸体22具。加上伤重不能再战的,最多最多40人”
.
己方400人损失3成是120。敌人的损失是2成40人,在2:1的人数优势下打出了3:1的人头交换比……埃尔文给出的评价是“打的不错”
这不是在打群架。这场战斗最开始几乎可以定性为军队对平民的屠杀,训练兵们是受调查兵团情报的鼓舞,参军报国立志杀巨人的。他们从没想过要和人类,用兵器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他们从心理上毫无准备,以至于被收割生命时的最初几分钟里他们不是呆住,就是在逃窜。
两成人员的伤亡失踪可谓惨重(在战斗的一开始),在那之后,训练兵们仍能被号召凝聚起来继续战斗,并给予敌人重创。评价为难能可贵,一点都不过誉。
.
“直接突围有什么困难吗?”
欧若拉问
.
“有。敌人在进攻受挫一次后,便显而易见的打起了包围我们的主意。现在他们的主力现在散开在夜色中,除了那几个骑马机动的外,我们不能确定各个方位上的敌人数量。”
.
“附近有河流或者山地吗?”
欧若拉和埃尔文看地图,会所背向纳特堡的一侧是山地,但很不凑巧,或者说理应如此的是:去往纳特堡的方向植被遍布,很容易埋藏伏兵。这很好理解,不干净的会所要选址在郊外远离人烟的地方,并且要防止被一般人发现,当然只能在深山老林之中。最近的路上仅有能行一辆车且七弯八扭的小道,如果从侧面绕回去的话,则有五十公里以上的行军路程。
且道路同样不是坦途,几乎只能摆一字长蛇阵行军。一旦遇伏,只有有立体机动装置的士兵才有能力还击。
.
“不能直接跑。行军路上一旦遭遇埋伏,首尾不能相顾,士兵无法还手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士气崩溃,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就算是最顶尖最专业的士兵也一样。”
.
埃尔文看了地图后,决定让士兵们丢下辎重,只随身携带一顿的食物和一些清水便上路。埃尔文很擅长行军,他清楚影响军队机动性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人吃马嚼的辎重。现在他们只需要撤到直线距离10公里外的纳特堡家,就算再警惕,3个小时也够了。但欧若拉则反对了他的意见。
.
“这是你的看法吗?”
.
“这是历史上各个国家总结的经验教训。不可主观的拿人心冒险。”
.
埃尔文承认自己对怎么与人战斗的问题,并不胸有成竹。在思考如果自己是士兵,面对四周冲天的喊杀声,却无能为力时心情会怎样后,他认可了欧若拉的建议,转而去思考别的出路:
直接向纳特堡家的路艰难险阻,否决;
侧面迂回向纳特堡家的几条路各自有各自的风险,且都要面对一字长蛇阵行军的问题,暂且搁置;
背向纳特堡家的方向,那边是一片道路更差,但同样不利于敌人发挥的山地。翻过那片大山,就有城际间宽敞的道路可供行军去往纳特堡了。但翻越山地相当耗费时间和士兵们的体力精力。一百公里以上的复杂行军路程,无法保证士兵们能在辎重用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