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氅,擦了头上脚下的雪水,端上热茶。 “师父早起可吃过了,我带了家里包的饺子。” 岂止是饺子,还有火锅,火锅需要的肉、配菜调料全带着了,还有一个大大的蛋糕。 欧阳少华笑道:“还没吃,正好你陪着我吃点。” 虽然是躲冷清,可难免还是喜欢热闹。 过年期间,新收的弟子早早就来给自己拜年,欧阳少华高兴着呢。 小厨房里吃的不缺,但是缺的是弟子的孝敬。 林立陪着也吃了几个热乎乎的饺子和一块蛋糕,这次跟着欧阳少华去了书房。 果然,欧阳少华问起他的功课来。 林立便将这几日写的字都拿出来,厚厚一摞。 欧阳少华考教了几句,见林立几天时间就将《大学》吃进去了,很是满意。 又将林立不解的地方细细讲解了。 待说到《中庸》,林立面有愧色道:“师父,弟子背是背下来了,但其中不解之处甚多,第一句,就不懂。” 欧阳少华问道:“何为中庸?” 林立道:“不偏不倚之意。” 欧阳少华再问:“何为性?” 林立道:“生而具备的,后天通过学习养成的秉性。” 欧阳少华继续道:“何为道?何为教?” 林立道:“修身养性为道,修身养性的过程,为教。” 欧阳少华再问:“何为性?” 林立一怔,他刚刚答过,师父再问,显然是之前答错了。 他思索片刻,想到《中庸》里的第一句话,默背了一遍,大约是懂了。 “性,是上天赋予的,是与生俱来的。” 欧阳少华继续问道:“何为道?” “遵从天性是为道。” “何为教?” “修身养性为教。” 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林立隐隐明白了书中所说的含义。 与自己的理解有偏差,偏差并不大。 但是,欧阳少华却开始了第三次的从头询问。 这一次,林立每个问题都会想上一会才回答。 而每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与之前再有所不同,却又差别不大。 “这就是性、道、教。勉之今日前来,可说是道,也可说是教。 然勉之这几日的刻苦攻读,却是性,是天性。 勉之天性刻苦,不负于人,这也是勉之的道和教。” 欧阳少华看着林立的眼神和蔼起来。 “所以,圣人才告诉我们,君子行事,即便无人所在,也应小心谨慎;无人听到,也要恐惧敬畏。 没有任何隐秘不会被发现,没有任何细微不会被注意到。” 欧阳少华停了一下,才语重心长地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隐于心为中,表露而合乎法度为和。 勉之以为,中与合,可有度?” 虽说是《中庸》里的解释,林立却好像从中感觉出师父不单单是解释,话里似乎还有深意。 他想了一会道:“为人处世,不可过于张扬,也不可过于隐没。这中间的度若是把我好了,才可,才可……” 林立“才可”了两句,却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