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他了解自己的儿子,说“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派出使者召太子入甘泉宫,可这个使者连太子面都没进就直接回去禀报“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他连您派过去的使者都敢杀,不是造反是什么呢?
无论是为了自己利益的鼠辈还是跟随孝武皇帝变革的酷吏,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空前地团结一致,迫不及待地将太子逼上了反路,刻意扩大冲突规模,将“太子造反”这件事清晰且血腥地摊到了汉武帝面前。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太子出师不明,民间皆传太子造反,卫皇后自尽,太子自尽,汉武帝在搬出甘泉宫重新接触到各类信息之后很快就回过味来,各类为太子伸冤的奏折送到天子面前,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这群围在他身边的豺狗,给了皇权宝座重重一击。
汉武帝未必没想过自己的为政风格与太子不同,博望苑的那些人可都是他亲自臻选的,他也许本来打算的就是在自己死前替太子扫清,但不管他当时的想法究竟为何,他的继承者没有了。
令人觉惊的是这位千古一帝最后的作为,在风烛残年之时,他再次施展了帝王的铁腕手段,他迅速厘清了太子含冤的所有步骤并且为汉王朝的下一代进行了非常深度的思考和规划。
与匈奴的战争快要打空六代先王留下来的家底,民怨四起,汉王朝需要仁政,高祖那时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民起义太多,千里长堤也是会崩碎的,而这些固守着他为巩固中央集权做出的那些措施的守旧者,如果他的后代收拾不了,那就由他这个做父亲的来扫平权力更迭路上的障碍。
崇尚继续以苛政治国的酷吏本就是汉武帝手底下的耗材,论严酷狠厉,谁能比得上这位任用者呢。
阿猪的智慧与手腕在他那“猪瘟”发完之后显露无遗,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千古一帝的雄才伟略。
在生命的最后五年,他顶着朝野上下的压力将储位空悬,就是不立任你们争,他以为太子复仇平反的名头将那些酷吏聚杀殆尽,田千秋因为太子说话得封大鸿胪,在刘屈氂因罪腰斩后迅速官拜丞相,江充灭族,李广利灭族,参与过围捕追杀太子的人通通处斩。
巫蛊之乱都能名之为“乱”了,看看之前的“七国之乱”比照一下这个字的严重性就知道这事情影响多大,前后加起来甚至能说牵连了十数万人。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他必将这个堪称截然不同的政权过渡进行下去。
将主要顽固阻碍力量消灭之后,汉武帝才将帝位传给了幼子刘弗陵,他眼光狠辣地在当时人才凋敝的朝堂里选中了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做太子的老师,这才有了后面的昭宣中兴。】
中兴……
汉武帝这下有点实打实的后背发毛,这个词顾名思义算指着他鼻子骂了。
他既知晓此事,就绝不会让它再次发生!
【后世常有人讨论卫青霍去病若还在,巫蛊之乱会不会就不会发生,史家就有人断言江充之所以敢这么干就是因为卫霍都不在了,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卫青。
汉武帝待卫青绝对比待江充亲近啊,别的不说,卫皇后与太子因为少能面见天子而惶惑不安时,汉武帝可是主动找到卫青说他不明白皇后跟太子在害怕什么,太子以后一定能守好社稷。
若卫青此时还在,别的不说,酷吏利益集团绝对是没办法对汉武帝进行信息封锁的,巫蛊之案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之间说白了差的就是个能传消息的话事人,卫青一进甘泉宫,巫蛊之案的起火点就灭了。
至于霍去病,就凭他不是亲子胜似亲子的身份,要是他打完漠北后面远征没去世,汉武帝说不定能让他随行甘泉宫。
读及此事,每次都颇感遗憾啊,在那个医药贫瘠的年代,若是那位年纪轻轻的冠军侯能改变一下打仗方式不再氪命,好好珍重己身,说不一定真能避免那场祸乱的发生。
好了,我们下期讲霍去病的最后一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