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蛊之祸发生在武帝暮年的时候,这个时候霍去病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卫青也已经离世,所以有人说汉武帝是忌惮之前卫氏独掌军权对皇权的威胁太大,所以假借巫蛊之术的名头想要除掉这个庞然大物。
但其实真不一定,反倒是卫青跟霍去病在察觉卫氏势大的时候,如萧何一般做出了一点避嫌自污的举动,我不行了我老了,家里八竿子之内能打着的小辈犯法了,陛下让我退休吧。
《史记》里说‘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他也不好养什么下士。】
卫子夫轻轻带倒了桌案上的酒杯,颤抖的手腕被汉武帝突然一下握住,她带着惊惶看向这位千古帝王,却见他摇了摇头,好像在说他不会。
汉武帝面色铁青,他十六岁即位,朝堂上不知看过多少波诡云谲,但是还是头一次遇见这种难堪的情况,天音的每一句话都在响亮地抽他耳光。
他望着静默的其他三人,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开口,刘据也低着头不敢看他,他虽然小,但还是明白若是卫氏三族皆灭,他肯定不是太子了。
【有人在争论卫霍军功时也常会引论说二人后期面和心不和,比如霍去病选择认回从来没养过他的霍仲孺,比如霍去病坦然收下了离开卫青麾下的那些门客和小吏,甚至揣测霍去病病死征途其实是卫青下手暗杀的幌子。
纯纯扯淡,就举一个例子,如果真是这样,李敢也不会只是因为打伤了卫青就被激愤的霍去病一箭射死,霍去病二十三岁英年早逝的原因未见史书明确记载,但应该有两个,这点我们放在漠北之战的视频里详说。
霍去病坦然收下卫青的那些门客其实更像是舅甥两人之间默不作声的约定,军政上只留一个与卫姓有关的人,汉武帝对他们二人的宠幸是从一而终的,但二人都没意料到霍去病会那么出乎意料地早逝。
“去病”这个名字还是没能让这位最年轻的万户侯像父母期望的那样长命百岁。
卫青只能继续顶上。
避嫌这件事看卫青最后十三年贫瘠的史料就知道了,漠北之战打完后,这位大司马大将军像是从西汉的朝堂上消失了。
大司马这个职位在霍去病他弟霍光身上叫得比较响亮,那真是军权政权一把抓,这样滔天的权柄,如果不是史官夹带私货故意不写,那就意味着卫青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漩涡。
他死前冒出来的历史相关唯一东西就是有关太子刘据的。
一位积威深重的帝王老了之后会做出的事情是不可预见的,比如汉武帝,比如唐玄宗。
汉武帝和刘据与秦始皇和扶苏这两对父子,从某种角度来说,真的非常相似。】
空荡荡的宫室里连风声都听不见,汉武帝头一次体会满腹话语不能宣之于口的痛苦,尊贵的龙额上汗珠都沁出来了,他环视坐在他左右的卫子夫与刘据,非常想给自己辩驳两句。
朕不是!朕没有!
朕给太子找的都是最好的!
【这两位千古一帝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废储的心思,哪怕疼爱的嫡长子与自己政见不合,始皇以法家治国,奉行严苛峻法,扶苏则更信奉儒,认为国家需要宽徭薄赋。
汉武帝和刘据同样如此,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但阿猪做的事情真跟儒家中心思想“仁”重合不上,他在位期间的那十多位宰相,无一善终,腰斩砍头的多,抄家灭族的也多。
而太子刘据的老师,是石庆汲黯这样的直臣,这两位名师之前干过什么事呢?阻止汉武帝打匈奴,用兵有损社稷,最好不要打,而刘据在史书中也是非常宽和的性子,就比如说一批可以杀也可以不杀的犯人,这对父子两的选择无疑会是迥异的。
这就是根源的一个矛盾点,汉武帝虽然说刘据“少不类己”,但嫡长子继承制横贯从夏至清历史上下,尤其是田蚡劝淮南王刘安造反的借口是“方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他必然非常重视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