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万国来朝(4 / 5)

,波斯,莫卧儿以及印度南洋各国的使者一起前往松江城。
这些人抵达松江城后,又乘坐了礼教部安排的藩务专列前往金陵城。
这上百个藩属国的使者的到来,就是礼教部推动的万国来朝计划里的一环!
礼教部在大楚帝国里也是属于比较权重的部门了,但是礼教部的权势主要是来自于教育以及科举还有教化……核心下属机构是教育司,科举司以及朝报司!
但其他几个司,如礼仪司,藩务司,而且看起来似乎都挺重要的,但实际上并不重要……存在感很低的,实权更是小的可怜。
比如礼仪司,这看似挺重要的,毕竟掌管的是礼仪祭祀这些,而对于传统王朝而言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职权你要说清贵那肯定是清贵,但是要说实权,其实也没多少……除了重大仪式场合外,基本没啥存在感。
而藩务就更不用说了……别看大楚帝国的藩务外交人员在各土著国家里横行霸道,甚至能轻易决定各藩属国的命运……嗯,帝国针对这些藩属国的很多政策,其实都是根据这些驻防当地的藩务司外交人员提供的报告来进行决定的。
一定程度上,大楚帝国派往各藩属国里的藩务特使,是能够决定这些藩属国命运的……人家藩务特使打个报告上去说你这个土著国王不服教化,暗藏反叛之心,上头的大佬一看难不成还要找你这个国王来详细问是不是真的啊?不是的,而是会直接派人去换个国王!
所以,大楚帝国派往各藩属国里的藩务特使,那基本都是各藩属国里的太上皇,权力大的吓人。
但是……这些藩务司的外交人员也就只能在这些藩属国里作威作福了,而且就算是在藩属国里,也只能针对那些土著人耍耍威风。
这放在大楚帝国内部,尤其是在本土里,就没什么存在感了……
没办法,大楚帝国里就没正儿八经的外交事务,有的只是藩务,而且藩务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这些藩属国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楚国人的经济殖民地。
你见过谁家和自家的经济殖民地搞什么外交的?因此藩务官员看似重要,但其实也不重要。
所以大楚帝国里的藩务官员的政治地位地位一直都很尴尬的。
长期以来在海外地区都还好,在其他部门的同僚面前勉强地位还算可以,钱也能弄不少,但是回到本土……基本就是没人看一眼的角色,比清水衙门里的官还惨!
人家清水衙门里的官,好歹也是在金陵城里待着,正儿八经的京官,还有调动,下放地方的机会。
你一天天和土著打交道的藩务官员,你连调回金陵城,接触权力中枢的机会都没有,撑死了也就去新加坡那边工作……因为金陵城又没什么藩属国的使者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藩务。
而这,也是藩务司的人长期以来,费尽心思推动各藩属国使者进京觐见并长期驻防金陵城的原因!
这金陵城有了各藩属国驻防的特使,藩务司的那群人才有理由留在金陵城工作并找到存在感啊!
不过哪怕长期推动,之前也是没什么结果,一直等到之前担任过藩务司司长的徐启东,因为长期担任藩务司司长,在正三品的位置上卡了足足八年之久,最后时来运转被陛下给看上了晋升为礼教部右侍郎。
后续又在礼教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做出了成绩,最后调任到地方担任过巡抚,最后又得到了陛下赏识,调回京畿担任礼教部尚书,成为了正二品大员,参务院协办大臣之后,藩务司苦苦推动多年的万国来朝计划才得到了真正的进展。
徐启东因为是藩务出身,对藩务的苦是深有体会,再加上昔年的诸多老部下哭着喊着诉说各种苦楚,说什么去海外蛮荒之地为陛下效忠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一辈子待在蛮荒之地的,好歹给个机会调回金陵陪同一家老小吧。
不忍心的徐启东最终推动了这一万国来朝的计划……当然,理由自然不是能用什么那些藩务人员一个个都想着调回国内,尤其是调回金陵城享受现代生活,想要提升藩务的话语权之类的。
而是说这全球局势也基本定下来了,如今帝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盛世时期,这盛世自然也该有个盛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