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这片地方,大学生是非常稀缺的存在,也就只有帝国官方机构里的官员们,大型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普遍有大学学历,普通人群里没几个。别说陈敬云这个西非王国了,就算是黄金州总督府想要在当地找几个大学生干活都是不太可能的……这都不是待遇不待遇的问题,而是黄金州这一片就没几个闲赋在家的大学生可供招揽。陈敬云之所以能够把大学毕业的李大同拉上车,那纯粹是因为李大同自己脑子有点问题,好好的人上人生活不享受,非要跑到卡拉港这里当一个私人小国国王的私人顾问。理由竟然是为了理想……但是甭管李大同脑子里想的什么,但是他的能力却是实打实的。担任陈敬云的私人顾问后,没多久就带着几个下属弄出来了全套的种植园开发方案。连种植什么经济农作物都已经规划好了。按照他的规划,前期在卡拉港周边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以及棉花为主。这两种东西都是硬通货,粮食不仅仅能够满足自用,还能够出口……棉花也主要是用于出口。大楚帝国的全球经济体系里,对粮食和棉花的需求几乎没有止境……海外地区甭管你种植出来多少,楚国的商人们也能够收购一空。哪怕是木薯这种在楚国人看来都没法吃的东西,但是也能够作为战俘,劳务派遣工的口粮使用,你只要种植出来,大把粮食商人会跑过来收购,然后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出售。还有产量极高的马铃薯(土豆),这东西的价格比木薯贵一些,但是在楚国人眼里依旧不算主粮,顶多用来酿酒,或者是直接当菜吃,比如弄个酸辣土豆丝什么的。但是这只是楚国人的看法……实际上马铃薯这东西是可以作为主粮使用的,尤其是在如今的欧洲,楚国人大规模向欧洲输入马铃薯,供应各地藩属国的民众食用。然后再把这些土著们种植出来的小麦以及其他经济农作物收购走运回国内。如此操作下,尽管目前的欧洲地区整体小麦等粮食的产量不算太低,但实际上当地的欧洲人都吃不起小麦,他们的主粮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变成了马铃薯。其中部分马铃薯是欧洲当地楚国人的种植园里种植的,不过更多的还是非洲那边的种植园种植的。不管是木薯还是马铃薯又或者是玉米,这些所谓的辅粮看似不咋地,但是都是硬通货,种出来是不愁销路的。当然更硬的是小麦,水稻这两种主粮……帝国本土几乎敞开了长期收购这些主粮,并且给出了大量的补贴,主要是海运补贴,使得这些粮食运回国内后价格不至于太高,民众能消费得起。每一天都有大量船只满载这两种主粮航行在大海上,朝着本土驶去。如此也才支撑起来了大楚帝国本土腹地年人均四百公斤粮食消耗的庞大消耗!不然光靠目前的农业技术,就本土那点地方哪里能够供应如此庞大人口的高水平粮食消耗啊。要知道直到如今,大楚帝国里的化肥技术都还没能获得突破,暂时无法做到大规模的廉价的合成化肥……而没有化肥的话,农作物产量是有限的。为了提供农作物产品,楚国人甚至都跑到南美洲或其他一些海岛上挖鸟粪了……这些鸟粪就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然化肥但是,鸟粪供应量看似不少,然而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依旧远远不够,再加上经过跨洋运输后成本越低,因此当代的鸟粪只能用于高价值的农作物种植上,普通农作物,或者远离沿海的地方是别指望了。本土的庞大粮食消耗量,化肥技术又不成熟,鸟粪供应又有限而且价格高,如此也就导致了本土地区里需要大量的海外粮食输入。大楚帝国为什么搞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为什么搞东欧粮食生产计划……还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理由就是这么的简单和纯粹。所以种植粮食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当然……这种大宗商品的种植,利润率也不高就是了。同样情况的还有棉花,这玩意也是属于供不应求的大宗商品,毕竟楚国人要承担全世界人的穿衣取暖需求,纺织行业对棉花的需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