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纺织,电气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产业,利用人口红利积累工业化的资本。 这种经济模式,用经济学家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口红利…… 用大白话说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所以说什么人口红利的时候,别自豪…… 放在如今的大楚帝国身上,当然和原时空里的后进国家不一样,大楚帝国并不需要利用廉价劳动力去换取外汇。 大楚帝国看重纺织业,看重的是其能够带动的大量就业,低门槛能够支撑更多地方的工业发展。 至于出口赚取外汇这些东西……其实那只是顺带的。 因为大楚帝国的一系列工业产品,其主要的市场都在国内,出口份额其实很小的…… 毕竟大楚帝国国内就有好几亿的人口,并且本身还是一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巨大。 这意味着消费市场极其庞大。 哪怕是出口利润非常庞大的军工行业也是如此,军械出口看似动不动就好几倍的利润,但实际上总量相对于大楚帝国的庞大工业产值而言,其实很小的…… 大楚帝国的军工行业,主要靠的是国内军队自己的采购需求。 比如海军,每年造那么多军舰,这军舰价格可是极为昂贵的。 一艘六千三百吨满载排水量的应天级战列舰,海军采购价约为八十三万楚元。 一艘两千八百吨满载排水量的锦州级巡洋舰,海军采购价约为四十五万楚元。 一艘一千五百六十吨满载排水量的巴陵级护卫舰,海军采购价为二十八万楚元。 这说的只是海军的三大类主力舰,此外还有大批量的其他军械装备的采购,陆军动不动就几千门火炮的订单,换装步枪的时候更是数以百万级。 新型的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光是步兵用的型号,就生产装备规模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支,此外还改装了一大批旧式的燧发枪。 因此相对来说,军械出口虽然赚钱,但说白了也就是个零花钱,真指望出口赚钱,国内的一大票兵工厂早饿死了。 同样的,纺织业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内部需求强烈,市场广阔,投资门槛低的行业,因此大楚帝国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都非常重视纺织业的发展。 这也是罗志学在天津视察的时候,会专门跑到天津利达纺织公司去视察的主要原因。 至于视察本身,那没多大意思。 一群人在那里装作模样的演戏呢,有啥好看的。 但是到了天津宋氏玻璃公司后,视察就不一样了。 天津宋氏玻璃公司的占地面积不大,厂房也不算多大,就连员工数量也不多,并且其相当一部分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以及搞技术的工程师。 纯粹的低端普通工人,其实占比不大。 这和纺织业这种密集低端劳动力的产业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虽然人家规模看似不大,但是产值却是很大,毛利极高。 当罗志学听到宋氏玻璃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今年上半年两个季度里,各大业务已经完成了五百万多楚元的销售额时,都是忍不住道:“你们的产值,比一些几千人的大工厂都要多了!”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海军将领都忍不住滴咕:他们一台航海望远镜都买好几万楚元,产值不高才怪了。 海军对他们公司的产品这么贵,可是很有怨气的。 预计配属应天级战列舰上的主望远镜,要价两万七千楚元! 尼玛,这价格谁看了都会觉得贵。 可惜的是,海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