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了你的狗眼。” 俗话说得好,皇帝不急太监急,一旁的刘阿福立马就横眉怒目:“钱,咱少爷有的是。” 说着,他就从怀中掏出了一叠银票了。 “这些钱,能够教你整个书肆都买下。” “好了。”朱谊汐制止了其聒噪,他对着惊诧的几个读书人也拱了拱手,保留下体面。 横眼瞥了一眼刘阿福,后者立马畏畏缩缩起来。 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您尽管看,您看着!” 伙计缩了缩脖子,知晓是个大人物,立马恭敬异常。 对此,朱谊汐倒是摆摆手,继续看将起来。 除了物理小识外,其余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文集了。 虽然明朝几次禁水浒,西游,但却没用,越禁越流行,甚至官场上也习以为常,以至于形成了俗语。 科举的盛行,让通俗文化越来越流行,市井小民们不爱诗词歌赋,而喜小说。 在大明朝,流行志怪鬼神,史书演义,现实通俗三种小说,其中鬼神就是如西游记,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等。 而史书演义则是杨家将,狄青传,皇明英烈传,隋唐演义;通俗现实,则是金瓶梅、冯世龙的三言等。 而小说的鼎盛时期,莫过于嘉靖、万历年间,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市井文化盛行的结果。 但这是表因。 朱谊汐抚摸着书籍,搓了搓,心思百转。 而细究小说盛行之根本,还是生产力的发展。 明朝被誉为封建巅峰时代,并不是虚假的,其丝绸业、陶瓷业、冶铁业等,远迈唐宋,抵达了手工业的巅峰。 例如造纸业,宋时一张纸普通的要七八文,最差的也得三四文,而到了明朝,其价格直接被打下,一张纸均价在0.3文左右。 哪怕是官府御用的公文纸,一张也不过0.8文,是宋时十倍之差。 竹纸在明时,成为主流,麻纸退出历史舞台。 宣纸,就是在明朝大成。 像是《孟子》一书,三万六千来字,十四卷。 在唐太宗时,为鼓励读书,官方请人抄写,仅是抄写一卷就要一千文,十四卷不计算纸张,光是工本费就是一万四千文。 宋时,一卷低至一百文,孟子十四卷,合计要一千四百文。 到了明朝,万历、天启末,苏州金闾书坊舒冲甫刊印《封神演义》,共20册,带50副插图,约70万字,每部纹银只要二两。 而带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大概1-2两银子一套。 宋朝的一本《孟子》能买一套明时带注解的四书五经,何其夸张。 在这种情况下,天底下的读书人何其多也,文官势力怎能不盛? “《薛平贵与王宝钏》?” 拿起这本书,朱谊汐一愣:“难道这故事就是在此时就流行了?” “客官,最近京里大大小小几十作戏楼,都在排唱着这戏呢,从去年热闹到现在,别提多火热了。” 伙计感慨道:“大家伙都痛骂薛平贵,爱怜王宝钏,连带着咱们书肆中的话本也卖将起来,大家伙都爱看。” “不是有戏楼看吗?” “这戏足有十三场折呢,闹窑降马,花园赠金、三击掌、误卯三打、彩楼配、别窑投军、鸿雁修书、母女会、赴三关、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 伙计如数家珍,回味无穷道:“这一通下来,哪怕最便宜的站坐,也得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