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无懈可击(大章求追读)(2 / 4)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氏,更是直接登基称帝了!

各地世家豪族根深蒂固,谁都能在乱世之中举兵,成为一方势力。

皇帝有能力有手腕的时候,这些人会是治理天下的助臂,皇帝没能力,水平菜,这些人就是社稷蛀虫。

在张淮阳看来,新登基的昭武帝,属于有能力有手腕的一类皇帝。

但目前大汉的一城之地,根本支撑不起这样强势的皇帝。

说句不好听的,大汉会亡,世家亡不了。

张淮阳将抄本放到一边,没意义的东西罢了:

“皇帝是打算按着这封奏疏,来改革了?”

如果真是这样,他反倒还要感谢献上《治民疏》的人才。

都不用强攻琼州城,连围城、断粮都不要了,等着琼州城里的世家献城就行。

皇帝手里是有兵,但这可不是天下大定的和平时期,还有着外敌!

东胡人手里,也有兵,更多,更强的兵!

要知道就算是东胡人,打下州郡之后,大多也是劫掠世家,而不是屠。

即便屠,也是屠几家留几家,让那被留下的几家感恩戴德。

以至于在东胡大军的强势,以及心中的恐惧之下,才有后来的世家贵族举城投降。

探子道:“并没有,汉帝只杀了三个大臣,在朝堂上哭闹一番,发了通脾气。”

说到这里,探子心中还有几分嘲笑,好好一个皇帝,竟然在朝堂之上跟个小孩子一样哭闹,难道是想要博取同情吗?

他继续道:“然后汉帝让人拿了一堆从宇文氏家中搜出来的书信,给大臣们看了,表明不再追究,最后一把火全烧了。”

“烧信?”

张淮阳并不是很意外,昭武帝是在效仿先祖。

当年大汉的光武皇帝,在讨伐河北王朗时,收缴文书,截获手下和王朗交往的书信大几千封。

光武皇帝就没有多加理会,直接付之一炬。

既然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信任有加,引为心腹;那么自然的,也就不该要求每一个人都对自己肝脑涂地,奋不顾身。

“之后呢?杨太师来信,必然不是为了这些小事。”

也就是昭武帝效仿先祖,表明造反的只有那几家,其他人一概不追究,用来安定朝中人心。

如果加上一开始的《治安疏》,可能是想再敲打敲打世家门阀,抬一手寒门,让朝中有更多的自己人。

确实有手段,在保证朝堂安定的情况下,不断从世家大族手中安插自己的亲信。

探子咽了口唾沫,手指握拳在手里搓了搓,继续道:

“汉帝要御驾亲征。”

“嗯。”

张淮阳轻轻点头,东胡两次大败,都是昭武亲征,吃着甜头了,继续亲征,也很正常。

“三千人,取琼州三郡。”

“嗯。”

“嗯??”

任凭张淮阳再怎么稳健冷静,此时都愣住了,有些失态。

好一阵子后,他才缓过劲来,揉了揉眉心,一阵沉思。

随后找来一张地图,默默测量考究了半天,又招来几个琼州本地的汉人,询问再三,才露出一抹古怪之色:

“没有任何特殊的地形,那么还是想挖地道?”

经由琼州城中不断传出来的情报,他已经知晓,大汉之中那位擅长穴攻的将领,就是皇帝本人。

穴攻能守,更善攻,一个精通穴攻的将领攻起城来,确实不好守。

“三千人,足够在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