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和布票,粮票有二十斤,布票也够她做两身衣服的。 其他各种生活用品的票证,品种很多,但数量不多,比如肥皂票、毛巾票,都是一两张。 岳香书没有马上把这些票收起来,“下乡的时候,各种生活用品已经准备的很齐全了,短时间之内不用买其他东西。 下乡之前,你给我的那二十斤粮票也还没有用呢,这些票也用不上,你还是带回去吧。” “怎么会用不上?你们这些知青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你自己想吃点好的,都没办法做。 什么时候嘴馋了,就去镇上下饭店,也可以叫上一两个好友。 这方面,你也不用太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你手里有票,总得花出去。 钱还够吗?不够的话,我再给你点。” “出发前,你给我的那二十块钱还一分都没花呢,而且我们知青是有安置费的,也基本上没动,钱就不需要了。” 岳文轩知道六妹手里有钱,也就没给。 这种集体生活,身上带的钱够用就行,多了也不好放。 主要是红旗村离家里并不远,如果不是赶上农忙,随时都能请假回家。 等今天岳文轩和方支书打好关系,六妹请假就更方便了。 岳文轩继续说道:“等忙过了这几天,分了公粮,你就请假回家。 我这辆自行车,今天就给你留下,以后就归你用了。” “那你怎么回去,不能走回去吧?” “我已经和人约好了,下午有朋友到镇上来接我。” 这当然只是托词。 实际上,他已经提前买好了一辆新的自行车,就放在系统空间里。 “我们知青院还没有人有自行车呢,你把这辆车留给我,会不会太扎眼了?” “没必要顾虑这一点,我来这一趟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咱家条件好。 况且这辆自行车又是我过来后给你留下的,就算有人眼红,也只能憋在心里边,说不出什么话来。 除了你之外,红旗村应该还有本市的知青吧?”岳文轩问道。 “还有四个人呢,其中两个老知青,另外两个和我一样,都是今年刚来的新知青。” “难道他们四个都没有自行车吗?” “两位老知青肯定是没有的,两位新知青暂时也没有,但那两人的家庭条件也不错,我有了自行车,说不定他们也会买。” 岳香书对知青们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家庭条件,了解的很清楚。 岳文轩相信她的判断,“要是两位新知青也买了自行车,那你作为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的知青也就不算扎眼了。 在此之前,其他四位知青如果想回市里,开口找你借自行车,你大方的借给他们就行。 也不需要他们给什么报酬,咱家不缺这点东西,只要能在心里记住你的这份人情就好。” 岳文轩特意叮嘱这件事是担心六妹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才给她指点。 自行车毕竟是大件,除非确实有需要,轻易不会有人借。 脸皮薄一点的人借了自行车,多少都会给一点补偿。 如果路途短,给几块糖意思意思就行了,如果路途很长,具体给什么样的补偿,那就得看情况来了。 从市内到红旗村,来回六十里地,路途有点远,对自行车的磨损,那就有点大了。 报酬给多给少也没一个标准,脸皮薄的肯定会多给一点东西,如果都收下来,会显得六妹过于贪婪。少收一部分,让来让去的又很麻烦,还不如干脆不收。 当
254.有意结交(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