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在之后的几天当中,陈年打算做一下蚵仔煎,蚵仔煎的做法有好多种,先前小黄就有说过,蚵仔煎发源于福建的泉州,但是在厦门、漳州、台湾,甚至潮汕也都有不同的蚵仔煎的做法。 而蚵仔煎的蚵仔其实是闽南话是当初穷苦人民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在泉州有个地方叫做浔埔村,距离大海只有相隔着一条路。 这边的女性从宋朝的时候便有头上带花插象牙筷的习俗,而且也是福建的三大渔女之一。 而这边的特产便是海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便是如此,在比较贫困的时期,这边的人们就只能靠从海里打来食物吃,而那个时候大海也没什么污染,所以海蛎这些东西特别多,经常海浪一冲,岸上就到处都是。 于是他们就把这些捡回来,每天吃。 当陈年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惊奇的,毕竟他以前也听说过,在很早之前的上海也很穷,那里的人们没有吃的,每天只能靠吃大闸蟹来度日。 这让陈年这个从小在内陆生活长大的人来说,是有一点想象不到的。 毕竟这些东西在他们那里价格向来都十分不菲。 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 在浔埔村中,人们靠着海蛎来度日,甚至还会用海蛎的壳去盖房子,而这里也正是这道菜的发源地。 蚵仔煎其实也叫海蛎煎,想要做的话就必须先把蚝肉取出来洗干净。 由于海蛎一直都生活在大海之中,所以肚子里是有不少沙子的,在做之前就得把里面的沙子都洗干净才行。 将海蛎一个个地撬开,陈年将里面的蚝肉取出来,前前后后的一共搞了一百多只,撬的陈年手都酸了。 好在这东西搞多了也就有了技巧。 在将这些蚝肉又全部洗好之后,陈年这才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果然自己在这方面还是个菜鸡,真要熟练,那还是得当地的渔民。 以前陈年就有看过记录片,那些渔民们脱壳取海蛎,那叫一个轻松,就像自己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在处理好所有的海蛎之后,陈年打算先尝试一下台湾的版本。 毕竟从小到大还是在台剧里听到这个名字听的最多了。 之前小黄就有说过,台湾地区的蚵仔煎偏软烂一些,酱汁的味道也会比较偏甜一些,其主要做法就是要稍微多放一些地瓜粉,陈年先来了三勺,然后又来了三勺太白粉。 当然地瓜粉其实也就是红薯淀粉,而太白粉也就是生的土豆淀粉,只不过在闽南和台湾地区是这样的叫法,陈年也就入乡随俗了,虽然他感觉这样的称呼有一点机车。 但谁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模仿过弯弯的机车腔调说话呢? 随后陈年又用了些盐和白胡椒粉放入其中调了个底味,最后加入适量的水进去搅拌均匀,成糊。 等到里面没有气泡也没有结块之后,就取了勺子从中舀了一些倒入分装好的盛着海蛎肉的碗里,抓拌均匀,使其均匀上浆。 等到抓拌均匀之后,陈年热锅下油,等油烧热之后,再把已经处理好的海蛎肉下入锅中。 并没有急着翻动,而是等到一面差不多定型之后才翻了翻,由于海蛎肉是很容易熟的,所以没过多久就开始出现焦黄之色。 这时陈年又把剩下的粉浆倒入其中。 这让陈年感觉有一点像是水煎包,也是先将包子煎一煎,然后再倒入面糊下去,让它们都连在一起。 只不过在蚵仔煎这道小吃上面,倒入粉浆的目的是将它们包裹在其中,只露出上面的一部分来。 在锅壁高温的作用之下,倒下去的粉浆迅速便开始凝结,当陈年停手的时候,最还没有完全凝固。